合工大学子赴潜山市开展社会实践:探秘地质与非遗之美
发布时间:2025-07-08 阅读:
7月7日,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星火匠心”实践团队一行六人探访潜山痘姆古陶非遗传习基地,沉浸式体验古陶非遗魅力,探索非遗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
挖掘远古:探秘6000万年地质密码
当日上午,团队踏入求知地质文化村。在求知村村主任郑志军的生动解说下,成员们深入了解当地历史脉络与地质变迁历程。随后,大家来到化石挖掘区域,在专家指导下,手持工具开启探索。经过细致挖掘,埋藏地下约6000万年的化石逐渐显露。这些远古遗存承载着地球演化的神秘密码,让成员们直观感受到生命演化的神奇与自然的鬼斧神工。
循迹千年:解码痘姆古陶非遗魅力
离开地质文化村,团队前往痘姆陶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窑望世界,陶礼天下”的醒目标语映入眼帘,彰显着痘姆古陶走向世界的雄心与以陶为礼的文化自信。在痘姆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中,通过图文展板与实物陈列展示,成员们系统了解了痘姆古陶的发展脉络。据悉,痘姆古陶源于新石器时期,传承六千余年,其古朴原始的制作工艺被誉为"陶瓷活化石",并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潜山文化传承的璀璨明珠。
匠心体验:感受非遗技艺温度
在非遗传承人黄成红师傅和涂胜友师傅的悉心指导下,团队成员开启陶艺制作初体验。从揉泥时感受陶泥在掌心变得紧实均匀,到拉坯过程中克服陶泥打滑、歪斜等难题,用稳腕匀力塑造出杯身碗口,再到塑形阶段以竹刀木片雕刻花纹、融入创意元素。尽管手法生涩,但每一次与泥土的亲密接触、每一个创作细节,都让大家深刻领略到传统手工艺的精妙,是一次向传统文化和匠心精神的致敬。
对话匠人:聆听技艺变迁与坚守
在探访痘姆古陶非遗传承人涂胜友师傅时,其坦言肩负着延续家族世代相传技艺的责任,视其为承载家族记忆与文化使命的结晶。面对时代变迁,痘姆古陶正积极转型:产品从过去主打的“大陶”转向更适应市场需求的小型陶器,并将“非遗客厅”打造为融合陶艺体验、研学功能的文化空间。谈及传承现状,涂师傅指出,因制陶工作辛苦、收入有限,愿意潜心学习的年轻人较少,与当代职业期待存在差距。然而,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走进非遗展厅体验陶艺的儿童,为这门古老技艺的未来带来了新希望。
此次痘姆乡文化溯源之旅,巧妙串联地质探索与非遗体验,为团队成员打开了一扇对话远古、触摸人文的窗口,这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收获,更是文化自觉的唤醒,团队希望以创新形式推动自然科普与非遗文化的传播,让更多人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作者:谢丽萍 来源:大学生网报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