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集美大学理学院“童言绿洲”实践队走进祥美社区,以“真假难瞒少年眼,骗术不欺智者心”为主题,为五、六年级学生创新开展反诈社会实践活动。活动通过趣味互动、知识传授与沉浸体验相结合,切实提升儿童识骗防骗能力。
图片为实践队在祥美社区与儿童合照 吕思欣 孙柔韵 摄
一、认知启航:趣味互动筑牢防骗根基 活动伊始,实践队通过问卷调查精准掌握儿童反诈认知现状。破冰游戏“抓手指”迅速调动参与热情,当故事中“诈骗”关键词响起,孩子们在紧张刺激的抓握闪避中自发分享身边案例,直观感知风险无处不在。随后的“Emoji符号猜成语”环节巧妙融合传统文化与防骗智慧,孩子们在限时竞猜与小组讨论中,领悟“逃之夭夭”“防微杜渐”等成语映射的诈骗手法本质以及反诈意识,队员即时解析其现实应用,深化理解。
图为实践队与儿童的反诈互动环节 吕思欣 孙柔韵 摄
二、知识赋能:聚焦剖析假冒身份骗局 实践队员紧扣“假冒身份诈骗”核心,精心播放真实案例短视频,生动拆解“免费游戏皮肤”、“冒充明星助理”、“假冒熟人借钱”等高发骗局。结合案例,深入剖析诈骗话术与心理操控手段,引导孩子们思考应对策略。“反诈知识大闯关”环节,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选择题、判断题及情景分析题的激烈角逐,将所学知识迅速转化为实战判断力,在抢答与讨论中巩固防骗要点。
图为儿童在反诈活动中积极参与其中 吕思欣 孙柔韵 摄
三、实战演练:“狼人杀”沉浸破译诈骗剧本 下午的重头戏“假如诈骗是一场狼人杀”情景剧将活动推向高潮。15名儿童分别扮演“法官”、“骗子”(假冒老师、同学、明星、老人、游戏客服)、“平民”及“反诈宣传员”,沉浸式演绎班级群收费、游戏好友借钱、明星福利陷阱、街头拐骗、游戏皮肤解冻五大经典诈骗场景。通过角色对抗,孩子们亲历骗局话术,“反诈宣传员”的及时“破局”与关键提醒,则强化了“核实身份”、“拒绝转账”、“及时求助”三大核心原则,使知识内化为防护本能。
活动尾声,队长总结强调:“诈骗剧本万变,少年智慧是最坚实的盾。今天锻造的防骗本领,将成为你们成长路上的铠甲。”实践队将把活动素材制作成反诈短视频于社交媒体传播,推动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守护整个社区”的联防共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