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麦浪,手工童梦”:让农耕文化在指尖绽放童趣
2025年7月13日,合肥工业大学“砼创华彩,乡伴成长”实践团队的10名队员走进福利院,开展“金色麦浪,手工童梦”活动,为十几名儿童送去温暖与关爱。用卡纸与创意制作出“金色麦穗”和“卡纸稻草人”,在体验动手乐趣的同时,感受劳动与自然的美好。
活动开场,志愿者以生动的提问开启农耕文化初识环节:“谁知道小麦长什么样?农民伯伯怎么种小麦?”结合图片中的麦田插画,志愿者向孩子们介绍小麦作为主食的重要性,以及麦穗象征丰收的意义。当“会发光的麦穗”成品被展示出来时,孩子们眼中满是期待,纷纷表示要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手工作品,为后续活动奠定了浓厚的参与氛围。
一、金色麦浪制作:巧剪流苏绘丰收在“金色麦浪制作”环节,孩子们首先学习剪黄色流苏。志愿者示范将黄色卡纸长边对折,沿开口边剪出间距0.5cm的流苏,保留1cm连接边,展开后流苏自然下垂,宛如饱满的麦穗。孩子们拿起钝头儿童剪刀,在志愿者的指导下,有的用小镊子辅助剪裁,确保安全又精准。随后,大家用绿色卡纸卷成细杆作为麦秆,再将剩余绿纸对折两次,剪出锯齿状叶子,最后将流苏和叶子错落有致地粘在麦秆上,一株株栩栩如生的“金色麦穗”便初具形态。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剪裁与粘贴能力,更让他们在色彩与形态的搭配中感知自然之美。
二、卡纸稻草人制作:创意拼贴守麦田稍作休整后,“卡纸稻草人制作”接力展开。孩子们先用棕色卡纸卷成底部直径5cm的圆锥体作为稻草人身体,将提前磨圆顶端的竹签(部分用吸管代替)从底部插入,露出顶部5cm作为头部支架,仔细调整确保稻草人能稳定站立。接着,大家用彩色橡皮泥创作——白色橡皮泥捏成圆形做脸庞,黑色马克笔绘出灵动的表情,红色橡皮泥捏成小巧的鼻子;有的还为稻草人剪出绿卡纸领口、捏制彩色橡皮泥纽扣,用碎卡纸做“头发”、橡皮泥捏“帽子”。更有创意的孩子,给稻草人双手粘上小卡纸麦穗,让“麦田守护者”的形象与主题巧妙呼应,在协作与想象中,孩子们的创造力得到充分激发。
三、创意拓展与展示:童言讲述麦田故事创意拓展环节,孩子们纷纷为作品添彩——给麦穗画上晶莹的露珠,为稻草人添上麦田背景,还兴致勃勃地讲述自己的“麦田故事”:“我的麦穗在风中摇晃,稻草人笑着守护它们”“农民伯伯看到这样的丰收,一定会很开心”。活动尾声,孩子们将作品插在泡沫板上,组成一片“麦田守护者”场景,轮流介绍创作思路。志愿者总结时强调:“剪流苏、卷杆子、粘叶子,每一步都需要耐心,就像农民伯伯种小麦一样,劳动和创作都需要付出努力,都值得骄傲。”
活动期间,志愿者时刻关注孩子们的操作状态,针对手部精细动作较弱的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确保每个孩子都能顺利完成作品,感受到创作的成就感。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捧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参与活动的老师高度评价:“这场活动将农耕文化与手工创作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了解小麦与劳动,既提升了动手能力,又培养了珍惜粮食的意识,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实践。”
此次“金色麦浪,手工童梦”活动意义深远,既助力孩子们提升折叠、剪裁、粘贴等手工技能,在美育启蒙中激发创造力,又让他们在农耕文化的浸润中增强对劳动的认知;同时,也为传承农耕文化、培养青少年劳动意识提供了生动范例。未来,期待更多此类活动开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收获成长,让文化与创意在童趣中不断传承。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