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传承指尖技艺——薪传社会实践队面塑制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14     阅读:
2025年7月11日,烟台理工学院薪传社会实践队来到青岛乐炁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开展以太空泥制作玫瑰花为主题的面塑学习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队员们近距离接触传统面塑技艺,通过现代材料太空泥感受手工艺术的魅力,提升实践能力与文化素养。

下午1时,实践队员们准时抵达实践地点。青岛乐炁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的面塑教室宽敞明亮,桌面上整齐摆放着各色太空泥、塑形工具,墙上悬挂着多幅面塑作品,从传统人物到花鸟鱼虫,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让队员们一进门就感受到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面塑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过去多以糯米面为主料,现在为了更便于初学者操作,我们常用太空泥来替代,它色彩丰富、可塑性强,非常适合用来学习基础造型。”此次教学的指导老师张世建说道,他作为青岛城阳区张氏面塑传承人,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汤”第三代传人,他的作品曾荣登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亮相北京新华社。

教学正式开始,张老师先向队员们讲述面塑的发展史,以及自己学习传承面塑的历程。他向我们展示了面塑作品玫瑰花的成品。那朵玫瑰花以粉色为主色调,花瓣层层叠叠,边缘微微卷曲,仿佛刚从枝头摘下,透着自然的灵动。“大家别急着动手,先仔细看我捏第一片花瓣。”张老师拿起一块粉色太空泥,双手快速揉搓,原本块状的材料很快变成了圆润的小球,接着他将小球放在掌心,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同时不断转动,小球逐渐变成了薄片,边缘被捏出自然的波浪形。“花瓣的弧度很重要,太直了像纸片,太弯了又不像玫瑰,要找到那种自然舒展的感觉。”他一边演示,一边讲解。队员们看得聚精会神,纷纷拿起太空泥尝试。

随着教学的深入,张老师开始讲解玫瑰花的组装技巧。“先捏一个绿色的花萼当底座,然后一片一片往上加花瓣,最下面的花瓣要大一些、平一些,越往上花瓣越小、越聚拢,这样才能有立体感。”他边说边演示组装过程,只见一片片零散的花瓣在他手中逐渐组合成一朵饱满的玫瑰花,最后他用绿色太空泥捏出花茎和叶子,用小工具在叶子上划出叶脉,一朵完整的太空泥玫瑰花便完成了。

队员们跟着步骤一步步操作,教室里不时响起讨论声。“你的花瓣颜色搭配得真好看,粉白
渐变很温柔。”“平时很少做这种细致的手工活,一开始觉得有点难,但捏着捏着就上瘾了,看着花瓣慢慢成形,特别有成就感。”队员们举着自己尚未完成的作品,花瓣虽然还不够规整,但已经能看出玫瑰花的雏形。

在随后的学习中,张老师让队员们加入玫瑰花的细节,并鼓励大家在掌握基础技法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有的队员在花瓣上点缀了银色亮片,有的给花茎加了小小的刺,还有的捏出了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休息时,队员们围坐在一起,交流着上午的学习心得。“以前觉得面塑就是捏泥巴,今天才知道这里面有这么多技巧,不仅要动手,还要动脑琢磨造型和色彩。”张老师也加入了大家的讨论,他告诉队员们,传统面塑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承载着民间智慧和文化记忆,“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传统技艺不太了解,你们愿意来学习,我特别开心,希望你们能把这份兴趣带回去,让更多人知道面塑的美。”
 
实践活动接近尾声时,队员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十余朵太空泥玫瑰花摆放在一起,颜色各异,形态不同,每一朵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张老师逐一点评,肯定了队员们的进步,也指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你们今天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期,尤其是在细节处理上,能看出大家很用心。”他说道。

队员们也纷纷表示,这次面塑学习收获颇丰,我们不仅学会了基本的面塑技巧,更感受到了手工艺术的独特魅力。传统技艺需要年轻一代去了解和传承,未来我们会把这次实践的收获分享给更多同学,带动大家一起关注民间艺术。

 
通讯员 柳程航
 
作者:柳程航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赓续红色基因 护航心灵成长—赴实验中学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
  •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走信阳红色路,做青年先锋人”实践团赴信阳固始开展“三下乡”爱国
  • 雅韵承风铸国魂 稚心逐光共成长
  • 雅韵承风铸国魂 稚心逐光共成长
  • 2025年7月1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支点人生”江苏徐州分团“凤鸣长淮”在江苏徐州丰县王沟镇赵庄小学的第六日教学活动如期展开。
  • 07-14
  • 大学生当“心理老师”?东乡少年的夏天被这样点亮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