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切实打通资助政策宣传的"最后一公里",自2025年6月23日起,河南城建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以"精准覆盖、形式创新、全员知晓"为目标,相继开展教室集中宣讲、"资助盲盒"互动、乡村小学政策普及、村庄入户解读等系列活动,将资助政策的"春风"送进课堂、带入乡村,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乡村家庭搭建起政策知晓与求助的暖心桥梁。
政策宣讲进教室,精准触达解疑惑
教室是政策宣讲的主阵地。学院组织宣讲员们走进教室,开展"面对面、零距离"的资助政策解读会。宣讲会上,宣讲员们结合最新政策文件,系统讲解了国家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等12类资助项目的申请条件、评审标准、办理流程及注意事项,重点针对新生关心的"绿色通道"、毕业生助学贷款还款政策等内容进行细化说明。
为增强宣讲实效,宣讲团成员采用"政策解读+案例分析"的方式,结合身边同学通过资助政策顺利完成学业的真实故事,让抽象的政策变得生动可感。现场设置的"你问我答"环节中,学生们就"家庭突发困难如何申请补助""勤工助学岗位如何申请"等问题踊跃提问,老师与学生骨干逐一耐心解答,累计回应疑问80余条,切实消除了学生的政策盲区。不仅让政策信息精准触达每一位学生,更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受到了学校的关怀与支持。
资助盲盒巧互动,趣味传播入人心
为打破传统宣讲的刻板印象,学院创新推出"资助盲盒"互动活动,将政策宣传与趣味游戏相结合,吸引学生主动了解资助知识。活动现场,盲盒内装有有关资助的问题,采用现场解答的方式,答对即可获得一个小礼品。
学生通过参与政策知识问答小游戏获得抽取盲盒的机会。在问答环节,"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奖励标准是多少?""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最高额度是多少?"等问题引发学生热烈讨论,大家在竞争与协作中加深了对政策的记忆,同时让原本严肃的政策知识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学生生活,有效提升了资助政策的知晓率与传播力。
下乡宣讲进校园,播种希望助成长
为将资助政策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土壤,学院组织志愿者组成"助学政策宣讲队",走进周边县镇的乡村小学,开展诚信与资助主题宣讲活动。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志愿者们将资助政策转化为生动的动画短片、趣味漫画和情景剧,用孩子们能听懂的语言讲解"什么是助学金""为什么要好好读书"。活动中,志愿者们还为孩子们发放了装有文具和政策手册的"梦想礼包",鼓励他们树立远大志向。
此次乡村小学宣讲,让资助政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为他们的成长之路点亮了希望之光。
政策入户暖乡村,惠民信息零距离
为确保资助政策深入乡村、家喻户晓,学院志愿者们还走进村庄,开展"政策进农家"入户宣讲活动。志愿者们分组走访农户,特别是针对有学龄儿童、大学生的家庭,通过发放政策宣传单、现场答疑等方式,详细讲解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高校学生资助等政策,帮助村民算清"教育账""资助账"。针对部分老年村民听不懂普通话的情况,志愿者们特意用方言解读政策,确保信息传递"零障碍"。
此次村庄宣讲不仅让村民全面了解了资助政策,更消除了他们对子女教育费用的担忧,为乡村家庭送去了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
多维发力显担当,助学筑梦共前行
从校园到乡村,从课堂到田间,材料与化工学院的系列资助政策宣讲活动,以多元化的形式构建起全覆盖、立体化的宣传网络,让资助政策从"文件"走向"生活",从"知晓"变为"实效"。材料与化工学院表示:"学生资助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我们将持续创新宣传形式,拓宽覆盖范围,让每一位有需要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政策的温暖,让每一个乡村家庭都能看到教育的希望,以实际行动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资助育人成效,让资助政策真正成为照亮求学之路的"阳光",护航每一个梦想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