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AI筑梦乡村,科技赋能振兴

    2025-07-15    阅读:
    来源:九江学院

AI筑梦乡村,科技赋能振兴

为深化智能科技与乡村发展融合,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近日,九江学院“红石榴”民族大团结实践队走进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金竹畲族乡,开展“AI筑梦乡村,科技赋能振兴”主题科普宣讲活动。通过立体化科技传播模式,为畲乡群众打开认知人工智能的窗口,搭建起数字技术服务民生基层的桥梁,为畲乡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三维阐释:AI赋能理论框架

在学校的科普课堂上,实践队以主题PPT宣讲为载体,系统解析人工智能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团队主讲人涂子悦基于AI技术底层逻辑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从智慧农业精准种植、民族文化数字化传承、乡村治理智能化升级三个维度展开论述,深入阐释人工智能对传统乡村的赋能价值。互动环节中,现场学生围绕“AI能否保护畲族山歌文化”、“机器人如何助力梯田管理”等问题踊跃提问。对此,实践队成员通过无人机农田巡检模拟场景化教学,将抽象的科技概念转化为可视化场景,有效激发在场学生对人工智能的探索兴趣。
 

调研破盲:AI知识进畲乡

实践队深入村寨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入户走访与居民亲切交谈,全面了解当地群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现状。调研发现,部分村民对AI的应用场景存在认知盲区,尤其在智慧医疗、电商直播等民生领域需求迫切。针对这一情况,实践队自主设计科普海报,聚焦“AI+畲乡”特色场景,结合“智能手机语音助手如何帮助老人就医”、“直播带货中的智能美颜技术”等生活化案例,将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专业概念转化为畲乡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实用知识,切实填补其科技认知鸿沟,赢得乡亲广泛好评。
 

实践创新:AI驱动产业升级

立足民族地区产业需求,实践队特别增设“AI+直播带货”实践教学环节。队员现场演示AI美颜滤镜、实时字幕生成等工具应用,有效解决中老年农户“上镜紧张”、“方言沟通障碍”等实际问题。通过AI语音转换系统,方言推介畲族蓝莓、竹笋等特色农产品,让围观村民直观感受到“科技+乡土”融合的独特魅力。
 
 
 
此次活动创新打造“知识传递-实践应用-需求对接”的闭环服务体系:通过沉浸式科普讲座激发认知兴趣,依托田野调研梳理需求清单,最终形成金竹畲族乡AI应用场景规模体系,为当地引入智慧文旅导览系统、农产品智能分拣设备等科技项目提供决策参考,充分彰显出青年学子以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
活动不仅打破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对智能技术的认知壁垒,更探索出一条“科技专家+民族地区+民生需求”的精准赋能路径,为推动城乡数字均衡发展、构建包容性数字社会提供了可借鉴的高校实践样本。展望未来,团队将继续保持科技助农初心,进一步整合高校科研资源与技术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在乡村的深度落地与创新应用,让科技之光照亮乡村振兴的每一个角落,助力民族地区在数字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谱写共同繁荣的崭新篇章。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