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下探新绿,乡中铸雅魂
——稻穗知行实践团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青春的脚步丈量着希望的田野。在乡村振兴与“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稻穗知行实践团”,以“生态筑基・文化铸魂”为核心使命,聚焦江苏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于7月4日至6日开启了为期三天的暑期社会实践首站征程。团队深入科研基地与生产一线,在研学前沿科技、践行绿色理念、感知稻作文明中,探寻服务乡村振兴与“双碳”战略的青春答案。

图1 小组成员合照 王莹摄
7月4日上午,一场聚焦前沿的座谈会在南京农业大学国重楼内为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拉开帷幕。资环学院硕士生导师刘鹰副教授以《作物养分高效研究概况》为题,为队员们系统梳理了作物养分高效利用的研究现状、技术瓶颈与未来方向,特别强调了营养物质的循环流动与高效利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刘老师指出,这一领域涵盖土壤过程、根际互作、养分吸收运输、高效品种培育及精准施肥管理等核心环节,凝聚着一代代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

图2 座谈会照片 王莹摄
下午,实践团带着对“生态筑基”的初步认知,奔赴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科研基地。在田间,队员们实地考察了不同氮肥浓度处理区,行走田埂,仔细观察水稻的株高、叶色、分蘖数等指标,切身感受精准施肥对作物生长与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纵横的沟渠、科学的作物布局,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态农业实践图景。从边界效应的观察到优化施肥的智慧,生态化田间管理的理念深入队员心中。烈日下的学习,让队员们深刻体悟到“俯首深耕”对于夯实农业生态根基的意义,为后续深入产业一线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3 养分高效团队试验田照片 王莹摄

图4 低氮肥处理:75kg/Ha试验田照片 沈湘摄

图5 高氮肥处理:350kg/Ha试验田照片 王莹摄
7月5日-6日,团队成员前往南通市如皋市如皋水稻科技小院,开展了“水稻绿色生产技术实践与乡村生态调研”工作。5号下午,科技小院博士生任筱童学长围绕水稻绿色生产技术,系统介绍了小院的工作成果。针对苏中地区水稻生产中存在的氮肥高投入低利用、有机肥利用不足等实际问题,学长详细阐述了团队的技术思路与创新策略——如结合江苏、安徽地区阴雨气候特点,研发叶面肥和催熟剂以保障作物增产;通过“增施有机肥+稻麦轮作+周年养分运筹协调”的提质增效绿色生产技术,充分挖掘土壤肥力潜能,实现减排固碳与产量品质的协同提升。这些技术不仅为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更在应对环境挑战中彰显了科技的核心力量。

图6 小院内座谈会照片 王莹摄
座谈会后,团队成员走进试验田,让绿色实践从理论走向直观。小院的研究生们细致讲解了各类技术在田间的实际应用,长势喜人的水稻印证着技术的成效。科研人员操作设备的身影、待命作业的无人机以及“水稻高产高效技术验证试验”的标牌,无不展现着智慧农业技术与低碳生产理念在小院的深度融合。自2010年成立以来,如皋水稻科技小院便扎根一线,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其科研模式正是“生态筑基”理念的生动体现,也让实践团成员对农业科技的实践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图7 参观试验田照片 王莹摄

图8 科研人员操作“无人机”并介绍其功能 王莹摄
7月6日上午,队员们化身“田野调查员”,深入农户家中。围绕水稻施肥习惯、种植大户经营模式及轮作实践(水稻与经济作物轮作增收)展开细致调研。此行重点,在于倾听科技小院带来的真实改变。农户们反馈:以往凭经验施肥,费钱、低效、有污染;采用小院科学施肥方案后,水稻根系更壮、叶色更绿、产量与品质显著提升,收入实实在在增加。朴实的语言与田间的对比,强有力地证明了科技小院模式是提升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之路,是点亮田野的绿色明灯。

图9 在农户家调研照片 廖兴鹏摄

图10 在如皋市东陆庄一组调研照片 廖兴鹏摄
本次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成功构建了专业知识与田野实践的深度对话。在刘鹰副教授的系统阐释下,作物养分高效利用的理论框架得到清晰梳理;白马教学科研基地的氮肥梯度试验,使“养分利用效率”概念转化为可视化的田间表征;如皋科技小院的绿色生产技术示范及农户实证反馈,则让“绿色生产”“科技惠农”等理念展现出切实成效。通过此行,团队成员不仅深化了对专业内涵的理解,更深刻体悟到科研工作扎根土地、服务民生的现实指向。我们以脚步编织着农业的经纬,只为作答千年之问:如何让金穗更沉,如何让沃野长青。上述实践成果,恰与国家“乡村振兴”及“双碳”战略形成共振——在探索化肥减量增效、耕地质量提升与农民增收协同路径的过程中,农科学子正以躬身实践诠释“藏粮于技、沃野惠民”的时代担当。
接下来,团队将继续前行,7月15日走进江苏省农科院,探索粮作物水稻育种的“源头创新”,看一粒种子如何承载高产优质的期望;7月16日探访江南米道公司,见证稻米从田间到餐桌的加工升级,读懂“好米”背后的产业链密码。
从养分高效利用到育种创新,从田间种植到加工流通,稻穗行实践团将始终带着“强农兴农”的热忱,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续写更多“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新篇章!
图文来源:稻穗知行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