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60后斜杠青年”独属于自己的文艺家乡路——专访浦市镇书画家刘云

    2025-07-15    阅读:
    来源:大学生网报
(通讯员:李昕怡、刘权)“泸岭披新翠,溪光入眼眸”。近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经天纬地筑梦团”团队在湘西泸溪县浦市镇三下乡活动过程中,寻找到了一位特别的文化传承者——刘云。在他的诗画里,体会古色古韵的泸畔之风。
刘云,曾名罗通富,笔名流云、浦市流云、四苦苗人、逸石堂主,简舍翠云庐,出生于湖南泸溪浦市古镇,土家族,政协委员。为中国社会艺术协会、中国书画名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楹联学会、湖南省书法家协会、湖南省作家协会、湖南省楹联家协会、湖南省诗词学会、湖南省诗歌学会等会员。始终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泸溪浦市镇本地文化的发展之中。



    刘云与书画的缘分,是受到家庭氛围的熏陶和家人鼓励的影响。年轻时就创办了镇上第一家书画班,忙时,接揽为各家定做楹联书画的生意,闲时,就呆在家中勤学苦练技术,饱览群书,得此成就,对文艺这份热爱贯穿半生。他的作品始终以浦市人文、沅江帆影为魂,“笔墨是我与故乡对话的语言”。
守文化根脉,促情感共鸣。谈及浦市文旅发展,刘云认为应坚守“文化为根”。他建议,一方面保护浦市古镇老街区、老建筑,如李家院书院、吉氏祠堂等都由其一手参与规划保护,让新老建筑融合,编写《浦市镇志》将本地文化发展;另一方面挖掘本地名人名事、红色故事,将红色精神唤醒于本地,发扬于本地,“只有将红色精神与当地文化融合,才能两方面一起发展下去,齐头并进。”
    “文化自信是懂传统、传精髓,更要会创新。”刘云寄语青年,既要沉下心领悟传统文化内涵,如书法中的“中正”哲学、国画“留白”智慧;也要扎根乡土,读懂家乡的文化密码。

    如今,这位“60后斜杠青年”仍每日穿梭浦市街巷,以笔墨记录故乡变迁。他说:“只要古镇炊烟在,我的笔就不停。”这份执着,正是浦市文化传承的生动注脚。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