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闽南师范大学:经典伴成长,文化聚乡情

    2025-07-16    阅读:
    来源:大学生网报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诗教润畲乡,文化筑同心”实践队于7月4日至7日深入漳浦民族华侨中学,开展了一系列以推广普通话为核心、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的特色实践活动。实践队紧扣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方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整合专业资源,创新打造"推普基础课+经典进校园"的教学模式,目标在于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乐学雅言 趣润童心
实践队成员肖雯卿、姜玉霞、蓝晓文开展基础普通话教学培训。肖雯卿从普通话发展历史入手,通过声母辨析、绕口令等互动形式纠正学生发音。姜玉霞和蓝晓文重点讲解声调变化规律,设计语言游戏帮助学生掌握发音技巧。该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们踊跃参与,并在课后表示,原来学普通话也可以那么有趣。

图为实践队在为学生们上推普基础课。林城颖摄。

探字析源 解文承脉
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实践队同步深化文化育人的内涵。实践队成员范冰燕、刘梓璇开展汉字文化专题教学。课程以汉字演变为切入点,系统梳理"汉字七体"发展脉络,深入解析汉字与普通话的内在联系。教学团队将理论讲解和互动体验相结合,通过制作甲骨文字谜、精选教学视频等方式,将抽象的汉字演变史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课堂上,范冰燕以甲骨文猜字游戏开场,学生们争相举手,猜测象形文字背后的含义。刘梓璇则通过动画视频展示汉字演变过程,学生们聚精会神,不时在笔记本上临摹不同字体的写法。
 
墨传文韵 书承经典
为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实践队将书法艺术与经典作品赏读有机融合。文学院实践队成员胡亚萍、张燕欣、许乔婧开展书法文化教学活动。团队以硬笔书法为载体,系统讲解书写规范,通过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书法技巧。实践队成员先进行书写示范,并对学生们的作品耐心点评,最后让学生们依托经典作品进行书法创作。课程创新性地将经典文学作品融入书法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临摹练习中深入理解和感悟中华文化的平台。

图为学生们在课上进行书法作品创作。许乔婧摄。

韵诵华章 同心铸魂
在语言能力培养中厚植家国情怀,成为本次活动的鲜明特色。实践队成员罗嘉妮、李钰琳开展普通话诵读教学活动。罗嘉妮从语调韵律入手,通过示范朗读强化学生语言基础;李钰琳选用《盛开的民族团结之花》为教材,逐句指导学生把握朗诵节奏。教学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然融入语言训练,学生们最后在结业汇报上完成了一场精彩的朗诵表演,他们的精彩表现获得了赞叹连连。

图为实践队成员对学生们进行朗诵技巧指导。许乔婧摄。

弦歌雅颂 诗乐相融
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传承展现新气象,实践队成员曾王渝、翁幸婷开展"古琴弦歌进校园"活动。曾王渝通过对比古琴与古筝的特点,生动讲解古琴文化;翁幸婷以《诗经·桃夭》为例,深入解析诗词内涵。最后师生共同完成"弦歌和鸣"实践环节,将经典诵读与古琴演奏相结合,学生们或抚琴试音,或歌诵经典,在亲身参与中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活动结束后,不少学生表示,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戏说古今 文承薪火
教学创新持续深化,戏剧教育也绽放异彩。实践队成员丘静雯、钟素芳开展戏剧文化教学活动。教学团队以辛弃疾故事改编剧本《词剑争鸣》为载体,通过戏剧理论讲解、台词品读和表演实践三个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戏剧艺术。在表演实践环节,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主动请缨参与角色扮演。经过专业指导,同学们逐渐掌握了舞台走位、表情管理等表演技巧,完成了《词剑争鸣》的演绎。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学生们进行剧本解读。许乔婧摄。

此次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实践队于漳浦民族华侨中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活动内容涵盖普通话培训、溯经典、书经典、诵经典、唱经典以及演经典等多元形式,着力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实践队通过专业教学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的模式,引导学生在掌握文化技艺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实践队表示,未来将持续探索创新教学方式,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