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与独特的魅力。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古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烟台理工学院薪传社会实践队于7月12日于青岛市城阳区,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紧紧围绕古琴文化展开。

图片为孙恺擎老师向薪传社会实践队队员展示古琴弹奏的指法。国如画供图
当日上午,实践队邀请到了知名的古琴非遗传承人——孙恺擎老师,进行了挂牌仪式与座谈交流。该基地的设立,旨在为古琴文化在城阳地区的推广与传承搭建一个长期稳定的平台,通过开展各类教学、交流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古琴、爱上古琴。挂牌仪式结束后,实践队与当地的古琴艺术家、文化工作者以及古琴爱好者们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座谈会。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古琴文化的历史渊源、艺术魅力以及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困境。座谈会上,大家各抒己见,为古琴文化在城阳的发展出谋划策。

图片为薪传社会实践队带队老师高健鑫老师与非遗传承人挂牌仪式合照。邢子涵供图
孙氏古琴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孙恺擎老师作为孙氏古琴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青岛市市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同时也是青岛乐炁坊古琴首席斫琴师、青岛李沧古琴协会理事,师从上海九派琴院院长梁惠君老师、巫娜老师缦学堂,在古琴领域造诣颇深。

图片为孙福万老师为薪传社会实践队队员介绍古琴制式。闫童威供图
座谈会结束后,孙恺擎老师为队员们进行古琴演奏技巧的教学。孙恺擎老师详细讲述了古琴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孙氏古琴制作技艺的传承脉络,让队员们对古琴有了初步而全面的认识。随后,孙老师教授队员们学习古琴曲目,从基础的指法到简单的旋律,队员们在悠扬的琴音中感受古琴艺术的独特韵味。

图片为薪传社会实践队队员前往古琴工作室。闫童威供图
下午,薪传社会实践队在孙福万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古琴制作工坊。孙福万老师是孙氏古琴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自幼受祖、父辈教诲,8岁起随父亲制作古琴,成年后总结祖辈制琴经验,研究出自己的心得,还成立了青岛乐炁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作为传承实践基地和制作工厂。截至2023年,孙福万制作有仲尼琴、伏羲琴、风势琴等古琴46款,还研制成功无琴箱古琴,其款型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多有创新,名下品牌“樂炁坊”被评为青岛市市级非遗工坊,2025年,孙氏古琴制作技艺被评为青岛市市级非遗项目。在工坊里,队员们近距离观察了古琴制作的各个环节,从选材、干燥、刨制,到雕灰胎、打磨、上漆等,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

图片为薪传社会实践队队员在孙福万老师指导下体验古琴制作过程。王硕供图

图片为孙福万老师介绍古琴制作过程。石子昕供图

图片为孙福万老师介绍古琴制作过程。李佳静供图
参观结束后,队员们还动手制作了古琴模型,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古琴制作的精妙之处。队员们分组协作,利用准备好的材料,亲自动手制作古琴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大家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琴的结构,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经过一番努力,一个个精美的古琴模型在队员们的手中诞生。这些模型虽然无法弹奏出音乐,但却成为了队员们此次古琴文化探索之旅的珍贵纪念品。

图片为薪传社会实践队队员动手制作古琴模型。邢子涵供图

图片为薪传社会实践队与古琴非遗传承人老师合照。陆士哲供图
此次“三下乡”古琴文化实践活动,不仅让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亲身感受到了古琴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城阳区的古琴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队员们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积极传播古琴文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实践队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古琴文化,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片为薪传社会实践队队员合照。邢子涵供图
通讯员李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