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法治精神,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基层群众法律素养与普通话应用能力,7月15日,山东理工大学“红廉法韵”实践团走进金乡县卜集镇宋庙村,开展“普法+推普”实践活动,本次活动聚焦村民实际需求,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将法律知识与标准普通话送入田间地头、传入农家院落。

图为实践团成员讲解ppt 李芊雨摄
实践团成员们在村委会活动室开设“双普课堂”。成员们用标准普通话,结合图文PPT,围绕《民法典》中婚姻家庭、土地承包、防诈骗等与村民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讲解过程中,成员们坚持使用标准普通话,并鼓励村民尝试用普通话提问和交流,对常见的方言词汇进行普通话对照解释,让法律知识在“乡音”与“国音”的转换中更易理解和接受。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儿童进行互动 李芊雨摄
针对村内儿童,实践团设计了趣味盎然的普法小游戏和普通话互动环节。通过“法律知识小竞答”、“普通话绕口令比赛”等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基础法律常识(如交通安全、自我保护、爱护公物等),激发他们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兴趣,同时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树立了规则意识和语言规范意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分发调查问卷 李芊雨摄
随后,为了解村民真实的法律认知水平和普通话使用状况,实践团成员走村入户,发放普法宣传单页和调查问卷。在发放过程中,成员们耐心指导村民填写问卷,用普通话进行面对面交流,解答他们的法律疑惑,并收集他们对普法和推普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图为实践团成员深入田间地头普法宣传 李芊雨摄
最后,实践团成员们深入田间地头,主动与劳作的村民攀谈,利用村民劳作间隙开展“移动普法”。他们结合蒜乡农时特点,重点讲解土地纠纷、农资购销、务工权益等实际问题,并鼓励他们在日常交流中多尝试使用普通话,强调其在信息获取、外出务工、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性。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照 李芊雨摄
未来,“红廉法韵”实践团将持续深化“普法+推普”融合模式,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活动形式。计划将本次在宋庙村收集的问卷信息进行分析,形成调研报告,为后续精准普法推普提供依据。
“法润乡音传蒜乡,双普同行暖民心”。此次金乡县卜集镇宋庙村的实践之旅,是青春力量融入乡土的一次生动实践。实践团成员在实践中锤炼了本领,增长了才干,更深刻体会到法治与语言在基层治理和文化振兴中的基石作用。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红廉法韵”实践团将继续秉持初心,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用标准语言沟通心灵,让法治信仰和文明乡风在广袤的齐鲁大地上生根发芽,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乡村、法治乡村、文明乡村贡献不竭的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