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医学技术学院“技暖乡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深入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石坪村,对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扶江仕进行采访,聚焦其带领土家族、汉族多民族乡亲脱贫攻坚、共建团结家园的生动实践。
尊重差异促交融,巧织“共享”纽带
石坪村中主要居住着土家族和汉族,扶书记坦言,思想观念的融合与发展不平衡曾是最大难关,大家经常为此产生纠纷。针对此问题,村里特意开辟公共场地,书记经常聚集大伙儿一起拉家常、传手艺、互帮互助,我们是一家的氛围慢慢就浓了,如今走在石坪村间,各民族已完全融合在一起,真正成为血脉相连的一家人。扶书记坚持“一碗水端平”,在资源分配、产业扶持上精准施策,确保各族群众机会均等、共同受益。无论是特色产业的选择,还是技能培训的组织,都力求让每位村民看到希望、找到奔头。

聚焦民需破难题,勤修“服务”通衢
“为乡亲们干实事,就是最要紧的!”扶书记在乡村扎根34年,始终将“为人民干实事”奉为圭臬,在书记的带领下,石坪村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迁。扶书记与村两委班子带领全体村民攻坚克难,实现了贫困堡垒的全面攻克。2015年,着眼于发展的基础短板,石坪村将完善基础设施作为重点任务强力推进,书记提到“最初来到石坪村,没有完整的道路”,如今实现了从泥泞难行的土路到硬化公路的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基础条件的改善也为产业兴旺铺平了道路。2019年,扶书记审时度势,带领村民积极谋划产业发展新路径,成功建立起两个标准化药材种植基地,并大力发展特色水果种植业,重点打造了黄桃、李子等优质农产品,为村民增收致富开辟了多元化、可持续的新渠道。但扶书记提到,今年因为气候和宣传不足的原因,黄桃可能面临着滞销问题,担忧农民们收入锐减,生计困难,对此,实践队员们主动提出可以进行助农直播带货,带动当地黄桃的销售。

此次采访不仅让实践队员们近距离感受到基层领路人的情怀与智慧,更深刻理解了民族团结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石作用。这位扎根泥土的书记,正以“五色饭”般的智慧与热忱,将石坪村锻造成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闪亮名片,也为青年学子投身乡野写下生动注脚——振兴路上,最坚实的足迹往往印在离泥土最近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