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实践团万州开州行
为赓续红色血脉,探索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7月9日至15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向党于心,实践于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暨“舞韵芳华,实践筑梦”志愿服务队,赴万州区、开州区开展“赓续红色血脉八十载·金融赋能乡村振兴路”主题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在红色地标中追寻历史足迹,在精神传承中汲取奋进力量,让青春在爱国主义教育与志愿服务中绽放光彩。
烈士墓前寄哀思国际精神照初心
7月9日下午,细雨濛濛,实践团成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万州区库里申科烈士墓。苍松翠柏环绕的墓园庄严肃穆,队员们身着整齐队服,向这位为中国抗战事业牺牲的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默哀,鞠躬致敬。在实践团成员的深情讲述中,大家了解到1939年,库里申科为保护万州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毅然放弃跳伞,驾驶战机冲向长江,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他不是中国人,却把生命献给了中国的天空”,一位队员在祭扫完后说道,“这种跨越国界的革命情谊,让我们更深刻理解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也让爱国主义情怀有了更广阔的维度。”
三峡深处悟移民魂血色记忆鉴初心
7月10日,实践团首站走进三峡博物馆。展厅内,泛黄的移民证、磨旧的扁担、记录迁徙路线的地图,无声诉说着百万三峡移民“舍小家为大家”的壮阔历程。“175米水位线下的故土,是移民们用乡愁铺就的发展之路”,讲解员指着一幅移民挥别家园的照片说。队员们驻足凝视,在“移民精神展”中读懂了“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深刻内涵。
当日下午,实践团一行来到95惨案纪念馆。昏暗的展厅里,锈迹斑斑的弹壳、幸存者的血泪证词,将1926年那场惊心动魄的革命惨案重现眼前。“面对屠刀,万州儿女从未屈服”,讲解员的声音凝重而有力。
随后,队员们前往万州区烈士陵园,在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铮铮誓言回荡在陵园上空,与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进行着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成员在祭扫完成后主动为陵园进行了清除杂草,擦拭墓碑等活动,用行动表达了自己的尊重。
开州寻踪忆峥嵘元帅精神励前行
7月13日,实践团辗转至开州区。上午,开州博物馆内,队员们在“开州记忆”展厅久久驻足。从巴渝先民的生活器物到近代革命的珍贵文物,从抗战时期的支前工具到建设时期的生产器具,一件件展品串联起这片土地的红色基因。“原来开州不仅有秀丽山水,更有深厚的革命传统”,一位队员边记录边感慨。
午后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洒在刘伯承纪念馆的青砖灰瓦上,实践团成员循着“军神”的成长轨迹,开启了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在“护国讨袁”“南昌起义”“千里跃进大别山”等展区,讲解员生动还原了刘伯承元帅“一生戎马、屡建奇功”的传奇人生。当听到元帅在眼伤手术中拒绝使用麻醉剂,坚持数出医生72刀的故事时,队员们无不震撼:“‘军神’的钢铁意志,正是我们当代青年最需要传承的品格。”还有队员在看到刘伯承元帅穿过的军服,眼里已是热泪盈眶。
老兵家中的时光对话:九旬岁月里的家国情怀
7月15日,实践团来到抗美援朝老兵王普家中。94岁的老人坐在藤椅上,在老人家中,成员们认真聆听了他讲述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亲身经历与峥嵘岁月,深切感受老一辈革命者为国家和人民不畏牺牲的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实践凝思:让红色基因融入金融报国之路
“从国际烈士的跨国担当到三峡移民的舍家为国,从‘军神’的铁血丹心到老兵的赤诚守望,我们触摸到了红色历史的温度。”实践团成员表示,作为会计与金融学子,将把这份感动转化为专业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用财务知识助力基层管理,用金融思维激活红色文旅资源,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的实践中焕发新的生机。
七天的红色之旅落幕,队员们的笔记本上写满了感悟,相机里存满了珍贵影像。当青春的脚步走过烈士墓前的青苔,掠过博物馆展柜的玻璃,停驻在老兵温暖的掌心,一场关于传承的接力已悄然开启。正如一位队员在日记中所写:“红色不是陈列的标本,而是流动的血液,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它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流淌出更澎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