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蚌埠学院学子三下乡:财商教育同行,防诈守护家园

发布时间:2025-07-16     阅读:
  为积极响应国家常态化推进反诈宣传的号召,构建全民反诈的坚固防线,切实提升社区居民金融安全意识与风险防范能力,7月3日,蚌埠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财商教育同行,防诈守护家园”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深入安徽省蚌埠市龙湖春天社区,开展“财商教育行,反诈进社区”主题实践活动。团队以金融知识科普为基础,聚焦电信诈骗、养老诈骗等高发类型,结合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商户等群体的生活场景,通过场景化宣讲、案例剖析、互动交流等形式,将专业金融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话语,为居民送上实用反诈“锦囊”,助力筑牢财产安全防护网,让反诈宣传真正走进社区、贴近群众,打通金融知识普及与反诈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社区凉亭是老年居民日常聚集交流的场所。实践团队成员身着志愿服,携带宣传资料到此开展反诈宣讲。队员们围绕养老诈骗常见手段展开讲解,提及“养老项目投资”“保健品返利”等诈骗形式时,结合真实案例,向老人说明诈骗分子如何先以小恩小惠获取信任,再诱导大额投入,最后失联跑路的套路。
  一位大爷谈及曾接到养老理财推销电话,称对方以送鸡蛋为饵,鼓吹“保本高息”。队员肯定大爷未轻信的警惕性,点明这类承诺多藏诈骗套路,接着简洁明了地给老人们讲,遇到陌生理财推销,别听“好处”就心动,先找儿女、社区问问真假,提醒大家遇类似情况多留个心眼,冷静判断。这场交流让金融反诈知识融入老年日常交流,助力提升防范意识。
  
  图为实践队员在社区凉亭向老人宣传防诈知识。许愿供图
  社区绿化带旁,团队偶遇修剪花草的工人师傅,随即结合其工作生活场景开展反诈交流。队员介绍冒充客服退款、刷单返利等诈骗套路,教师傅识别官方客服渠道。
  一位师傅提到“邻居老胡碰小额返利,投钱后平台失联”,队员点明这是典型刷单诈骗,先用小利诱导、投多就卷钱跑路,提醒师傅遇类似“轻松挣钱”诱惑多警惕,交流借生活场景传递反诈知识,帮工人师傅增强防范认知。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修整杂草的工人讲解防诈知识,传递安全提醒。陈喜悦供图
  团队走进社区商铺,针对资金往来场景科普反诈知识。讲“虚假收款码”“进货诈骗”骗局时,说明骗子伪造收款码、用低价进货骗取预付款的手法,同时给出“每日查收款码、选正规供应商”的建议。
  便利店李女士问:“有人说换收款码能多赚钱,能信吗?”队员答:“大姐别信,这可能是骗子想换码骗钱。”水果店老板接话:“我碰到过让先打定金给低价的,没敢理。”队员点赞:“老板做得对,别给骗子可乘之机。”这场交流让商户们对资金安全风险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助力他们筑牢安全防线。
  
  图为实践队员进商铺开展金融反诈宣传。陈敏供图
  活动从清晨持续至傍晚,团队成员依据不同人群特点调整讲解方式。面对听力不佳的老人,放慢语速、清晰阐释;碰到忙碌商户,在一旁等待间隙开展交流。过程中,队员们耐心细致,确保反诈知识有效传递。
  活动结束后,团队在社区合影,“财商教育行,反诈进社区”红色横幅格外醒目。此次实践,让社区居民对金融反诈有了更多认知,老人、工人、商户等群体针对性提升防范能力;也让队员在实践中成长,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力量。团队以实际行动响应反诈宣传号召,为筑牢社区反诈防线贡献青春力量,后续也将探索更多有效反诈科普形式,持续传递防诈正能量,书写青春助力基层治理的故事。(通讯员陈敏)
  
  图为实践团队活动合影。王珅供图
作者:陈敏    来源:陈敏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青春筑梦!材料学子走进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水火线科普志愿活动——科技点亮孩子
  • 红色记忆:大运河畔的抗战故事
  • 红色记忆:大运河畔的抗战故事
  • 南京财经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古运新声”团队在宿迁深入调研大运河边的红色文化,走近抗战老兵赵光荣和徐秀英,聆听他们的革命故事
  • 07-16
  • 青春三下乡|闸门勘测识水工重任,青春问道探复兴之路 ——河海学子对话陆水工程,锚定
  • 一师学子三下乡:剪影流光承匠心
  • 一师学子三下乡:剪影流光承匠心
  • 红纸轻折,剪刀游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在指尖绽放。2025年7月16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映红途”乡村振兴促进团教学组成员邹
  • 07-16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