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向党于心,实践与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携手“舞韵芳华,实践筑梦”志愿服务队,共同走进重庆市开州博物馆开展沉浸式参观学习。青年学子们通过探寻馆藏文物背后的历史密码,触摸开州千年文脉肌理,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厚植文化自信,赓续爱国情怀。
开州博物馆地处城市文化地标核心区,馆内珍藏的远古至近现代文物跨越时空长河,陶器、青铜器、书画、民俗器物等珍贵藏品,以丰富的物质载体串联起开州文明演进的完整图谱。踏入馆内,厚重的历史气息裹挟着文明印记扑面而来,错落有致的展陈布局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瞬间将同学们带入时光隧道。

在专业讲解员的引领下,首站“远古开州”展区揭开了人类文明的序章。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与古朴陶器,无声诉说着先民刀耕火种的生存智慧。实践团成员俯身凝视陶器表面的绳纹与刻画符号,感叹道:“这些看似简陋的器物,实则镌刻着先民征服自然的勇气,每一道纹路都是文明的最初注脚。”服务队成员则围绕复原的远古聚落场景驻足流连,用镜头定格史前人类的生活图景。
移步“汉唐风韵”展区,青铜礼器与青瓷珍品闪耀着盛世光芒。一柄汉代青铜剑历经千年仍寒气逼人,剑身的菱形暗纹与错金铭文,既彰显着炉火纯青的铸造工艺,更见证了开州作为古代军事要塞与商贸枢纽的重要地位。当讲解员讲述其背后的戍边故事时,同学们仿佛穿越到金戈铁马的岁月,在历史回响中触摸汉唐风华。

“民俗风情”展区则弥漫着浓郁的人间烟火气。犁铧、纺车等传统农具诉说着农耕文明的坚韧,刺绣嫁衣、蓝印花布等手工艺品流淌着民间匠人的巧思。服务队成员驻足于湘绣屏风前,惊叹于针脚间绽放的牡丹纹样,队员李同学感慨:“这些指尖上的非遗技艺,是开州人民代代相传的精神图腾,值得我们用创新方式守护传承。”实践团成员则与讲解员深入探讨民俗文化的现代转化路径,在互动中感受巴渝先民的生活哲学。
走进“红色记忆”展区,空气骤然凝重。泛黄的革命家书、斑驳的汉阳造步枪、布满弹孔的军旗,每一件文物都镌刻着开州儿女在抗日烽火与解放征程中的热血印记。实践团成员张同学凝视着川东游击队的老照片,眼眶湿润:“这些凝固的历史瞬间,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全体成员庄重承诺,将以革命先辈为灯塔,在新时代征程中践行青春使命。

参观全程,两支队伍的同学或凝神记录展陈细节,或热烈交流观展感悟。在问答互动环节,讲解员围绕开州历史沿革、文物修复技术等话题展开深度解读,进一步拓宽了同学们的认知维度。
“此次博物馆之行,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负责人总结道,“从远古文明到红色血脉,开州的历史长卷让青年学子深刻领悟到‘两个确立’的历史必然性,我们将把这份收获转化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生动素材。”志愿服务队队长也表示:“我们计划以开州历史为蓝本,创作沉浸式情景剧与非遗主题舞蹈,让文物在文艺舞台上‘活’起来。”

这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不仅为青年学子打开了了解巴渝文化的窗口,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在传承中创新,在守正中突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