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河海大学红色筑梦支教团在湖南省茶陵县的支教活动进入第二天。当日课程以环保教育为核心,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同时兼顾语文素养与文学启蒙,为当地学生带来了一场兼具知识性与实践性的课堂盛宴。
垃圾分类课堂:以互动播撒环保种子团队成员赵雅丽主讲的“垃圾分类,拯救地球家园”课程成为当日焦点。课程以强烈的视觉对比开篇:先播放地球自然美景短视频,让学生沉浸于山脉巍峨、河流清澈的生态之美;随后展示工厂浓烟、垃圾海滩等污染场景,通过“我们的地球家园怎么了”的提问引发深度思考,自然导入主题。

团队成员赵雅丽和学生进行课堂互动
在知识讲解环节,团队成员赵雅丽结合PPT系统剖析地球污染现状,从工厂废气导致的空气污染、塑料垃圾造成的水污染,到农药残留引发的土壤污染,层层递进地让学生理解污染对健康与生态的威胁。针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她详细阐述其“减少用地、变废为宝、减少污染”三大益处。

团队成员赵雅丽为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解
小组讨论中,学生们围绕易拉罐、废电池、果皮等常见垃圾的分类展开热烈探讨;“垃圾分类小能手”游戏更将氛围推向高潮——用椅子划分四类垃圾区域,学生轮流抽取模拟垃圾并快速归类,在趣味中强化知识记忆。整堂课通过“认知—讨论—实践”的闭环,让垃圾分类意识深植学生心中。

团队成员赵雅丽带领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小能手”游戏
生命安全课:环保与安全理念双渗透
团队成员卢子浩的生命安全课将环保教育与安全教育有机融合。课程播放环保宣传片,系统讲解低碳环保概念及具体实践方式,如绿色出行、节约用电等。授课内容结合茶陵县当地的环保规划,以学生身边的案例阐释环保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地球始于身边小事”,并发出践行环保行动的倡议。此外,课程还涵盖交通安全、校园安全等内容,通过短片与案例警示,全方位筑牢学生安全防线。

团队成员卢子浩讲解校园安全内容

团队成员卢子浩讲解呼吁绿色生活
其他课程:素养培育与兴趣启蒙并行
当日课程兼顾多元素养培育。团队成员彭钰涵的语文课聚焦“一线串珠式”作文结构,通过发放学案、对比中小学作文差异、解析范文等步骤,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并以思路展示分享强化学习效果,助力学生提升写作逻辑。
团队成员高雨婷的现代诗写作课程则以现代诗概念引入,通过展示作品、引导观察字数与排版特点,让学生自主探索现代诗特征。课程深入讲解联想、拟人、押韵等技巧,结合风景图引导学生进行“五感联想”,并以同龄人诗作及拼贴诗实践激发创作热情,为学生打开文学新视野。

团队成员高雨婷教学生用“五感联想”进行诗歌写作
此次支教活动第二天的课程,以环保教育为核心,兼顾知识传递与理念培育。环保课程通过贴近生活的案例与互动体验,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为培养绿色生活习惯奠定基础;其他课程则从语文素养与文学兴趣入手,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河海大学红色筑梦支教团正以实际行动,将知识与理念播撒在茶陵土地上,为当地青少年的成长注入温暖而持久的力量。

团队成员姚丹教学生跳民族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