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寻东阳村集体经济产业群 智绘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5-07-16    阅读:
    来源:陈悦 丛敬时 邱偌涵 蒙婷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深入探索集体经济在乡村发展中的核心引擎作用,7月15日,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人工智能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社会实践团奔赴广西桂林市灌阳县黄关镇东阳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此行聚焦于解码东阳村以集体经济产业群为特色的振兴之路,通过实地走访和与驻村第一书记李业正等干部的深入交流,来探寻这座曾经的贫困村是如何依托多元化、集群化的产业发展,实现华丽蜕变的奥秘。

图为东阳村村委会 丛敬时摄
  东阳村位于灌阳县中部,桂林理工大学作为东阳村的后盾帮扶单位,积极助力东阳村的产业建设、转型升级等发展规划。在帮扶单位和地方干群的共同努力下,东阳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原来单一薄弱到多元繁荣的跃升。其中,现代化的黄关面条加工帮扶车间无疑是村集体经济的核心支柱与龙头引擎。实践团在李业正书记的带领下实地参观了该车间。

图为李书记向实践团介绍黄关面条的包装过程 蒙婷摄

图为李业正书记向实践团讲解黄关面条加工流程 蒙婷摄
  李业正书记向实践团介绍道,东阳村的产业振兴并非仅靠“一碗面”。在面条加工厂这一龙头产业的引领和品牌效应带动下,村集体经济积极向外拓展,构建了更具韧性和活力的产业群。例如,村内引入了饰品加工帮扶车间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效吸纳了本地富余劳动力,更是为不便外出务工的村民提供了就近的就业增收机会。这种以面条厂为核心、多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产生了显著的集群效应:核心产业驱动品牌价值提升,辐射带动其他产品销售;多元化的就业岗位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增收”,稳定提高了村民收入;日益兴旺的产业群环境甚至开始吸引部分人才回流,为乡村注入了新活力。

图为灌阳县名特优产品展示 陈悦摄
  东阳村的实践生动证明:一个以特色龙头产业为核心、多元化协同发展的集体经济产业群,正是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引擎。实践团由衷感谢李业正书记的热情接待与详尽介绍,其清晰的集群发展思路和务实作风,帮助团队高效解码了东阳村的“振兴密码”。东阳村的成功经验,极大地增强了实践团成员投身国家乡村振兴伟业的信心,实践团表示将会把这份宝贵的见闻与思考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中去。

图为实践团与李业正书记(左六)、朱治衡老师(左五)合照 邱偌涵摄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