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逐梦沃野,实践点亮乡村
“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在这个炽热的盛夏,怀揣着对乡土的热忱与责任,我跟随学校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偏远乡村,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逐梦之旅。这段经历,不仅是我大学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踏入乡村,扑面而来的是泥土的芬芳和质朴的气息。我们的第一站是乡村小学,那里的孩子们对知识充满渴望的眼神,瞬间触动了我的心弦。支教期间,我精心准备每一堂课,语文课堂上,我带领孩子们领略诗词的魅力,李白的豪放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在朗朗书声中传递;数学课上,复杂的公式在趣味故事里变得简单易懂,孩子们积极举手发言,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课余时间,我们一起做游戏,小小的操场充满欢声笑语,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也深刻体会到教育对乡村的重要性。
为了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我们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们一同劳作。正值农作物生长关键期,烈日高悬,我们弯腰除草、施肥,汗水浸湿衣衫,腰酸背痛也未曾停歇。在与农户交流中,了解到他们面临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缺乏科学种植技术等困境。于是,我们利用所学的电商知识,帮助农户搭建线上销售平台,拍摄精美的农产品宣传照片,撰写生动文案,拓宽销路;还邀请农业专家举办种植技术讲座,现场示范指导,解决病虫害防治、合理灌溉等问题。看到农户们脸上露出的信任与希望的笑容,我由衷感到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文化建设同样不可或缺。乡村文化底蕴深厚,但一些传统习俗和技艺面临失传风险。我们走村串户,收集民间故事、歌谣,记录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如精美的剪纸、古朴的竹编。在村里举办文化展览,向村民和孩子们展示这些文化瑰宝,增强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组织文艺汇演,队员们与村民共同登台,唱歌、跳舞、小品等节目精彩纷呈,拉近了彼此距离,丰富了乡村精神文化生活。
“三下乡”活动并非一帆风顺,语言沟通障碍、生活条件艰苦、工作推进困难等问题接踵而至。但团队成员相互鼓励、携手共进,不懂方言就耐心比划、反复交流;生活不便就克服适应;遇到难题就共同研讨、寻找解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团队凝聚力不断增强,个人能力也得到极大锻炼。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这段“三下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乡村发展的潜力与挑战,更坚定了我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决心。它让我明白,青春不应只在城市的繁华中绽放,更应在乡村的沃土里扎根。未来,我将带着这份初心与担当,持续关注乡村发展,用所学知识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让青春在服务乡村的道路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