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星途相伴,科技馆里的特殊探索之旅

    2025-07-17    阅读: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星语心愿”实践团
  2025年7月9日上午,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青年志愿者联合该校天文航模社,带领孤独症儿童在天津科技馆成功开展“逐光揽星之旅,探秘宇宙奇观”沉浸式科普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特殊教育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政策要求,是高校落实“三下乡”社会实践要求、助力特殊儿童成长的具体行动,旨在以科普为媒,为孤独症儿童打开一扇科学探索的窗口。
  活动前期,团队耗时两个月打磨活动方案,从互动装置筛选到讲解员培训,每个环节都融入特殊教育专业理念。志愿者们接受了系统培训,学习与孤独症儿童的沟通技巧,如蹲下平视交流、使用具象化语言替代抽象概念,并准备了装有降噪耳机、安抚玩具的应急包,以帮助孩子们在陌生环境中获得安全感。
  “土星的光环为什么是彩色的?”“陨石摸起来是凉的吗?”驶向天津科技馆的大巴车上,提问声与欢笑声交织。上午10时,科技馆大厅内,志愿者与孩子们结对分组。来自心心语康复中心的男孩小宇(化名)起初紧攥着家长的衣角,志愿者王颖蹲下身,轻轻递上一枚星星贴纸:“你看,这颗星星和科技馆里的一样亮呢。”五分钟后,小宇的情绪逐渐放松,跟随王颖走向“太阳系家族”展区。
  图为孤独症儿童在志愿者引导下操作互动设备   天津师范大学“星语心愿”实践团摄
  在“宇宙奥秘”展厅,讲解员任林珊用贴近孩子认知的比喻向孩子们介绍太阳系:“太阳系像个大家庭,太阳是爸爸,八大行星是孩子,地球就像我们的家。”她举起手中的模型,演示行星运转轨迹,并让孩子们触摸一块重达2.3公斤的石铁陨石。
  动手实践环节成为全场高潮。在“行星运转”互动区,孩子们转动手柄,看着屏幕上的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直观理解公转原理。7岁的女孩朵朵(化名)连续操作了12次,当志愿者问她发现了什么时,她突然指着屏幕说:“蓝色的(地球)转得好快。”这是她当天说出的第一句完整的话,让在场的志愿者深受感动。
  创意绘画环节“请画出你心中的宇宙”展现出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小宇用银色蜡笔在黑色画纸上点满圆点,指着画纸说:“星星在眨眼睛。”志愿者任林珊悄悄在旁边画了一艘小飞船:“我们一起坐着飞船去拜访它们好不好?”小宇点点头,主动握住了任林珊的手。
  图为科普实践活动风采   天津师范大学“星语心愿”实践团摄
  离馆前,孩子们收到了志愿者准备的“星空盲盒”——内含陨石模型、星座卡片和他们的绘画作品。“朵朵今天不仅主动说话,还邀请我看她的画。”志愿者高若曦的日记里写道,“原来不是他们不愿交流,只是需要更耐心的等待。”
  据了解,天津师范大学“星语心愿”实践团还计划在社区举办“星空画展”,展示孤独症儿童的绘画作品,并整理包含经过验证的、适合特殊儿童的科普互动方法和注意事项的活动手册,为其他团队开展类似活动提供参考。
  图为天津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合影   天津师范大学“星语心愿”实践团摄
  这场星途相伴的探索之旅,不仅为孤独症儿童打开了科学探索的窗口,也让青春的担当与包容成为照亮他们成长之路的温暖星光。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