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四进永和服务队成员黄子强在广州市黄埔区永和街社工服务站开展了主题为“和校园霸凌说‘不’”的心理健康课程。通过情景模拟、互动教学等形式,让小朋友们们深刻认识霸凌危害,掌握应对方法,共同筑牢反霸凌的防线。
课程伊始,授课老师播放了一段反校园霸凌的宣传视频,随后,授课老师介绍了校园霸凌的四种形式,在具体例子介绍时,比如有人因为身材较胖被起侮辱性绰号,因性格内向被群体孤立,小朋友们都全神贯注地认真听讲,并且在授课老师抛出问题时做出积极的回应,在情景演绎环节,授课老师讲述了“林晓的故事”,对于林晓所遭受到的各种行为,小朋友们都能够准确地辨别出霸凌的形式,这让小朋友们建立起对校园霸凌初步的认识。
在剖析霸凌的危害环节,授课老师带领小朋友们从受害者和施暴者两个角度出发看校园霸凌,对受害者而言,身体上的伤痛或许能愈合,但心理创伤往往持久存在——有人因长期被嘲笑而自卑自闭,有人因被孤立而厌学逃学,甚至有人因此产生极端念头。而施暴者同样难逃其咎:轻则声誉受损、人际关系恶化,重则触犯法律,面临校纪处分乃至刑事责任。
只有了解了霸凌的成因,我们才可以更好地应对。受害者的内向孤僻特质往往是校园霸凌的主要原因,而“旁观者效应”这个社会心理才是助长霸凌火焰的燃料,当授课老师提问为什么图片中的人受伤且有一群人在旁边,但没有一个人上前帮助他时,小朋友们都踊跃举手,许多回答都让人眼前一亮,最后授课老师对小朋友们的回答作出了总结,当校园霸凌发生时,所有人都会认为有人会去解决这件事情,但是可怕的地方就在所有人都这么认为,导致最后无一人伸出援手,这让小朋友们认识到,只有主动打破沉默、积极作为,才能更好地抵制校园霸凌。
来到了最后的校园霸凌的应对环节,授课老师引导小朋友们从受害者和旁观者两个视角思考应对校园霸凌的方法,作为受害者,我们需要将安全意识放在首位,在助教老师的协助下,授课老师现场展示了当被多人围攻时如何尽可能地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提高小朋友们在面对多人围殴时自我保护的意识,随后强调当校园霸凌发生时,我们要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作为旁观者,则需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勇敢制止霸凌,第一时间向师长报告,并给予受害者安慰与陪伴,这让小朋友们清楚地认识到:抵制校园霸凌,你我都需要勇气。最后,授课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回到了“林晓的故事”中,小朋友们积极帮林晓出谋划策,“告诉老师和爸爸妈妈”、“帮她找到证据,惩罚那些施暴者”,小朋友们不断地举起自己地手,最后,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故事迎来了美好的结局,这让小朋友们认识到,面对校园霸凌,只有勇敢地站出来面对,才能保护自己,守护自己的尊严和梦想。
校园,本应是学子汲取知识、绽放青春的净土,然而校园霸凌的阴影却不时侵扰这份安宁。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小朋友们认识了校园霸凌的基本形式、危害和成因,以及应对方法,增强了小朋友们抵制校园霸凌的意识。课程引导青少年勇敢地面对校园霸凌,还校园一片净土,让学校成为孩子们快乐求知的地方。
通讯员:黄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