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当传承千年的灌阳油茶工艺遇上前沿人工智能技术,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7月13日,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人工智能赋能乡村产业振兴调研社会实践团深入灌阳县顺溪村采访了顺溪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兆杰,探寻以科技之力激活传统产业的AI密码。
访谈实记:
1.您是什么时候参加驻村工作的?
王书记:我是今年5月6日到村的。
2.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村里的基本情况吗?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有哪些渠道?
王书记:顺溪村位于黄关镇西南部,紧邻241国道,因顺溪穿村而过得名,辖17个村民小组670户2041人,脱贫户和监测户共152户,现仅有未消除风险监测户1户。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优质稻、杉木以及养殖业、木材加工、劳务输出为主。
3.目前村里主要的集体经济产业是什么?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王书记:当前村集体经济主要包括门面出租、入股投资公司分红以及即将投产的灌之坊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这一集体经济产业是咱们驻村书记一届接着一届的基础积淀,实现了顺溪村产业发展的破局。目前工人师傅们正在加紧进行厂房内部隔断装修,预计8月份投产,到年底可为村集体带来两万余元的租金收益。这一产业突破不仅能增加村集体收入,更重要的是能够为村民提供就近就业的机会,让村民看到产业振兴的希望。

4.村里对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有什么计划?如果可以引进人工智能帮助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主要是希望人工智能能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村里集体经济发展?
王书记: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聚焦“油茶”核心,打好三张牌:1.打好“党建领航牌”,筑牢发展根基。为全面推进“油茶兴村、美丽顺溪”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2.打好“产业振兴牌”,做强油茶经济。构建灌阳油茶的全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3.打好“人才支撑牌”,激发内生动力。大力培养本土种植能手、加工技师、电商运营人才和品牌推广能手,让顺溪人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共享产业红利。在数字化浪潮下,我们将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希望在智慧种植、智能加工、数字营销、人才赋能等方面实现突破,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让数字技术真正赋能乡村振兴。
5.在集体经济产业发展上,希望政府、帮扶单位、外界企业给予什么方面的支持?
王书记:希望政府提供更多资金和项目扶持,简化审批流程。希望高校和科研单位提供技术指导,助力产业升级。欢迎外界企业投资合作,共同开发油茶产业链,实现互利共赢。

6.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想到基层参加工作,您对这些学生有什么建议?
王书记:结合学习体会和驻村实践,我想给同学三条建议:
(1)坚定理想信念,扎根基层沃土。
基层是青春最好的舞台,是年轻人成长成才的沃土。在驻村工作中,我亲眼见证了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亲身参与了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希望同学们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基层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2)勇担时代责任,践行初心使命。
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教导的那样,“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建议同学们真正沉下心来,发展农业、建设农村、服务农民。
(3)永葆奋斗初心,接续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场持久战,希望同学们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既要有“一年干成几件事”的冲劲,更要有“几年干成一件事”的韧劲,用青春和汗水浇灌出乡村振兴的累累硕果。

实践队手记:
这场访谈,生动呈现了顺溪村乡村振兴的蓬勃生命力。实践队员不仅深入了解了顺溪村乡村振兴的实际进展,更被顺溪村驻村第一书记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热忱与担当深深打动。AI赋能乡村集体产业振兴,这场跨越千年的握手,不仅守护着非遗技艺的本真,更开辟了乡村振兴的新赛道。未来,实践队员将带着驻村第一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责任,永葆奋斗初心,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贡献青年力量。
结语:当传统工艺与前沿科技相遇,顺溪村的油茶产业正焕发新生。在驻村书记的引领下,“灌之坊”的AI密码不仅守护着非遗技艺的本真,更点燃了乡村振兴的星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