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四川旅游学院:乘风破浪童心向党 青春同行薪火相传

发布时间:2025-07-17     阅读:
  为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爱党爱国的种子,让红色基因融入童年成长轨迹,引领童心向党蔚然成风,同时在实践中锤炼大学生的担当本领。7月10日至14日,薪火童心“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怀揣热忱启程,奔赴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开展“乘风破浪,童心向党”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做红色基因的传承人、童心向党的引路人、青春筑梦的同行人”为使命,开启了一场浸润红色精神、守护童真梦想的实践之行。
  薪火童心“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筹备进行时
  7月4日,为扎实推进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刘蕴瑶、蒋鑫两位指导老师召开行前专题会议,针对实践内容设计与具体注意事项展开细致部署。会上,刘蕴瑶建议同学们聚焦本次“童心向党”的实践内容,多观察红色教育的落地效果、多思考童心培育的有效路径,不断在实践中提炼问题、在学习中寻找答案,再将理论思考反哺到实践优化中,真正实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转化”。蒋鑫则提醒团队成员要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将理论所学转化为服务基层的实际行动,以青春力量传承红色基因,用真情实感陪伴童心成长,在实践中践行青年担当、锤炼过硬本领,让红色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趣味游戏添彩,“三下乡”实践活动升温

  图为做小游戏及孩子们聊英雄人物。唐文杰供图
  7月10日,团队进行“炸碉堡——传承红色精神”活动,此项活动以解放战争时期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英雄事迹为蓝本,让红色精神在趣味互动中浸润童心。活动开始前,团队成员向孩子们深情讲述了这段历史,着重诠释了董存瑞同志舍生取义的革命忠诚、勇于担当的英雄气概和为民族解放事业不惜牺牲的崇高精神。
  活动中,每位小朋友领到三颗象征勇气的“炸药包”,瞄准模拟碉堡的目标区域投掷。孩子们眼神专注,手臂用力,每一次投掷都像是在向英雄致敬。当“炸药包”成功投入“碉堡”时,现场便响起一阵欢呼,那是孩子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胜利的喜悦,也在心中悄悄种下了对英雄的崇敬。
  活动后,一位小朋友认真地说:“董存瑞叔叔太勇敢了,他为了大家牺牲了自己,我以后也要像他一样,做一个勇敢、有担当的人!”另一位孩子则向团队成员说:“原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这么多英雄用生命换来的,我要好好学习,不辜负他们的付出。”孩子们质朴的话语,正是红色精神在童真心灵中生根发芽的最好证明,也让实践团队更加坚定了以生动形式传承红色基因的初心。
  红色歌声润童心,爱国种子悄悄种
  
  图为孩子们唱红歌、争先抢答问题、队员为其系红领巾及孩子们认真状态。唐文杰供图
  每日的红歌学唱环节,成为孩子们最期待的“音乐课堂”。实践队员与孩子并肩,逐句教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讲解歌词里的时代故事——“共产党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领导中国走向光明”。孩子们专注投入,用稚嫩歌声抒发对党的崇敬,红色基因顺着音符流淌,在童声里扎根生长,音乐成为连接童心与信仰的温暖桥梁,搭建起爱国教育的温暖课堂。
  党史课堂:让历史照进童心
  队伍精心打造“趣味党史课堂”,用动画片段、手绘漫画搭配生动讲述,将“五四运动的呐喊”“少年英雄王小二”等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让孩子们在“听故事”中走进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随后进行党史知识竞赛,更是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新中国成立是哪一年?”“雷锋叔叔的口头禅是什么?”孩子们踊跃举手,积极互动,现场气氛热烈。在一问一答间,党史知识化作一颗颗种子,悄悄落进童心土壤。
  红领巾仪式:种下少先队员的信仰
  活动中最庄严的一幕,是为孩子们佩戴红领巾。队员们手捧鲜红的红领巾,郑重地为孩子们系在颈间,一遍遍示范正确的佩戴方法。“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戴上它,就要像少先队员那样,爱祖国、爱人民,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这并非简单的红领巾佩戴,更是一场深刻的信仰启蒙——队员们轻声讲解少先队“诚实、勇敢、活泼、团结”的作风,告诉孩子们“红领巾是荣耀,更是责任”,让“少先队员”的身份认知与“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他们心中埋下种子。
  童心向党,创意手作筑梦

  图为孩子们制作黏土党徽过程及成品。唐文杰供图
  7月14日,指导老师和团队成员带领孩子们以粘土为媒介,亲手制作党徽,用指尖艺术传递爱党情怀。活动现场,队员详细讲解党徽的构成与象征意义,从镰刀锤头的造型到红色底色的内涵,让孩子们深刻感悟党的光辉历史。孩子们专注投入,揉、捏、搓、贴,将红色粘土塑造成庄严的党徽形状。尽管手法稚嫩,却饱含对党的崇敬与热爱。一枚枚粘土党徽,不仅是艺术创作的成果,更是孩子们心中红色种子的萌芽。此次活动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在孩子们心中厚植爱国爱党情怀,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图为活动结束孩子们与团队成员合影留念。唐文杰供图
  随着孩子们饱含深情的粘土党徽作品完成,“乘风破浪,童心向党”三下乡活动在学校浓郁的红色教育氛围与科研项目的有力支撑下圆满落幕,收获丰硕成果。这场以青春为笔、以红色为墨的实践之旅,不仅传递了知识,更引发了精神的共鸣。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红色教育活动,将红色基因深植青少年心田,让爱国情怀蓬勃生长。
  本次活动是四川旅游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党的理论融入育人实践的生动写照。未来,他们将持续以党代会精神为行动坐标,依托指导教师刘蕴瑶主研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红色旅游的精神内化机制及对精神文明现代化的推动作用研究》,将课题中的红色文化精神内化理论模型,转化为更多“童心向党”式的实践活动框架,推动科研成果从理论走向社会实效。他们将以更有温度、更具深度的实践,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四川旅游学院    来源:四川旅游学院 黄雪 汪家凤 王亚辉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青春接力守文脉,薪火相传润燕赵——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 青春力量助传承:大学生三下乡激活五间堂鼓生命力
  • 鼓声穿越百年,匠心叩响时代——大学生三下乡探访永川非遗制鼓人祝明建
  •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实践团队探访开州“瑞兽金狮” 以实践之力助非遗传承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