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碳”路先锋在行动,青春聚力助双碳

    2025-07-17    阅读: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可持续绿色发展理念,7月7日至9日,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碳”路先锋调研团深入淮南市重点能源企业,开展为期三天的“双碳”目标专题调研。团队先后走访淮南皖能环保电力有限公司、张集煤矿、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田集电厂及潘集选煤厂,通过实地考察、问答互动、调查问卷等形式,深入了解企业在“双碳”目标下的技术革新与实践探索。
  7月7日上午,调研团首站抵达淮南皖能环保电力有限公司。同学们首先进入企业展示厅,在技术人员的详细介绍下深入了解了炉排炉工艺流程、垃圾渗滤液的无害化处理和炉渣、飞灰的资源化利用,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环保理念。随后同学们来到卸料大厅观察技术人员操纵抓夹抓取大约5吨重的垃圾进入焚烧炉,随行工作人员补充道:“收集的垃圾不能立即进行焚烧处理,需要进行预处理发酵达到垃圾焚烧的热值后才能进入焚烧炉。”最后同学们到达中央控制室,了解炉排炉燃烧时的炉内燃烧情况和燃烧发电情况。通过调研与交流,同学们直观感受到虽然垃圾焚烧发电效率有限,但其在减少土地占用、促进循环经济方面的独特优势。

  (图为淮南皖能环保电力有限公司会议室交流  陈义龙摄)
  当日下午,调研团来到安徽省首座千万吨级现代化矿井——张集煤矿。在这里,同学们重点考察了正在建设中的两项重点工程:矿井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程和跨临界二氧化碳井下制冷与地面热能利用工程。项目负责人介绍,这两项工程完工后,将实现矿井水资源化处理和二氧化碳循环利用,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数万吨,为传统煤矿的绿色转型树立了新标杆。
  7月8日上午,团队转战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在园区管委会陈敏科长的陪同下,同学们先后参观了淮南金宏二氧化碳有限公司和安徽普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金宏公司创新性地通过管道回收工业二氧化碳废气,经提纯后产出工业级和食品级二氧化碳产品;而普碳公司则以这些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高性能的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实现了从“废气”到“新材料”的华丽转身。这种“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模式,为化工行业的低碳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图为淮南金宏二氧化碳有限公司负责人带领团队参观  陈义龙摄)
  下午,团队来到田集电厂。通过与企业负责人的交流谈话,同学们了解到该电厂通过“煤电一体化”经营模式和超临界技术的应用,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实现了污染物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的优异成绩。在结束谈话后,同学们跟随技术人员深入电厂内部,参观电厂燃烧发电机组设备和中央控制室,中控室电子屏幕上的一组组实时数据生动展现了技术创新带来的能效提升和减排成效。

  (图为参观田集电厂燃烧发电机组设备  陈义龙摄)
  7月9日,“碳”路先锋团队来到了本次调研的最后一站潘集选煤厂。抵达工厂门口后,厂长首先带领团队前往综合楼调度室,通过宣传片展示与问答互动的形式,深入传达了“少人则安,无人则安”“工位代替岗位”等创新理念,同时详细解答了团队关于潘集选煤厂运作模式可复制性、煤泥无量化实现路径及产物利用方式等诸多疑问。随后,由工程师带队进入生产车间实地参观。团队现场察看了具备分选功能的精煤振动筛、中煤振动筛,用于污水再利用的浓缩机、压滤机,以及衔接各环节的内部运输通道和外部外运系统等,直观的见闻让团队真切感受到潘集选煤厂在智能化与环保化方面的显著成效。

  (图为团队成员在潘集选煤厂合影留念  陈义龙摄)
  此次调研活动,团队深入煤炭、电力、化工等典型企业,采取“现场考察+访谈+填写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见证从煤矿的清洁开采、电厂的低碳运行,到煤化工园区二氧化碳废气的回收再利用,各环节紧密衔接,“源头减碳—过程控碳—末端用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地调研结束后,调研团队通过“易拉宝+短视频+新闻稿”三位一体宣传体系,将低碳发展理念具象化呈现,推动碳减排工作的实际效果与社会影响力的双重提升。
  展望未来,团队将以此次调研为基础,持续跟踪企业低碳转型进程,同时创新传播形式,进一步普及“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提升公众节能减排意识,激发其参与绿色发展的积极性。调研团队坚信,通过政企学研多方联动,必将为淮南市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的绿色发展道路,为安徽省“双碳”目标如期实现注入强劲动能,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大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