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暖阳筑梦 银发先锋” 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西勘社区开展实践调研

    2025-07-17    阅读:
    来源: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养老作为破解养老难题的重要抓手,其服务质量与模式创新备受关注。为深入了解城市老旧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探寻适老化服务的优化路径,2025 年 7 月 8 日,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暖阳筑梦・银发先锋” 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李小芹和卢慧老师的带领下,前往西安市碑林区长安路街道西勘社区,针对该社区的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展开实地调研。
(图为西勘社区工作人员与队伍合影)
      西勘社区作为典型的老年社区,辖区内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 60%,90 岁以上老人有 112名,空巢、独居高龄老人占比较高,养老服务需求强烈。该社区依托西北勘察设计院家属院资源,于 2022年正式运营养老服务站,在政府主导与多方协作下,基本构建起涵盖餐饮、医疗、文娱、日间照料等多领域的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值得注意的是,西勘社区以“善治西勘、康养西勘、德救西勘、文润西勘”为理念,以 “暖巢计划” 为载体,综合实施“融救联助”工作,着力打造养老服务特色品牌。这一模式促使该社区成为碑林区 “五型” 善治社区的标杆,曾先后荣获“陕西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陕西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西安市三八红旗集体”“碑林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也是全市社区养老的示范案例,多次被《西安网》等媒体报道。
(图为西勘社区宣传栏)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实践队员实地走访了西勘社区养老服务的核心设施。在占地约1100 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内,养老服务功能区布局清晰:老年餐厅每日提供营养配餐,满足老人就近就餐需求;中医理疗室里,推拿、针灸、泡脚等服务有序开展,3-4 名持证医疗人员常驻坐诊;乒乓球室、麻将房等活动室里,老人们正开展休闲娱乐活动;福芯之家老年大学开设舞蹈、书法、古筝、葫芦丝等课程,学期制授课模式吸引众多老年学员参与。此外,社区还设有图书室、健身中心、日间照料室等,初步形成了 “日间有照料、周间有活动、月度有关怀” 的全周期服务网络。

(图为西勘社区的养老食堂)
      通过与西勘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访谈,我们了解到该社区采用了 “政府拨款 + 第三方承包+社会捐赠” 的混合运营模式,由政府承担办公与文娱活动经费,第三方机构负责中医理疗、助老餐厅等专业化服务,社会捐赠则用于补充特殊群体帮扶资金。该社区还通过安装呼叫铃、结对帮扶、上门服务等措施,对高龄、失能、独居等有特殊需求实现精准照料,利用义仓小站平台为特殊老人提供代办事务、定期探访等定制化服务。但同时,该社区当前也面临着专业人才短缺、活动场地不足、适老化改造滞后等挑战,目前正在通过 “党建 + 社会救助” 模式招募志愿者、协调资源,以逐步改善社区养老服务。

(图为实践队伍与社区养老专干人员进行访谈)
      在随后的问卷调查与入户访谈中,老人们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其中中医理疗、棋牌活动室等服务使用率位居前列。一对西安市模范夫妻还热情邀请队伍入户交谈,为实践队讲述了军人世家的故事,表达了对社区工作的肯定,同时也表示在社区引入第三方机构后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图为实践队队员上门跟老人进行访谈)
      此次调研让实践队员深刻感受到西勘社区在养老服务中的创新实践:通过 “党建引领 + 五社联动”,整合驻地单位、爱心企业等资源,将养老服务从 “基本保障” 升级为 “品质生活”,其发展模式为新型嵌入式养老提供了经验,也为同类单位依托社区养老服务升级提供了有益借鉴。实践队表示,将总结西勘社区的经验与挑战,为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贡献青年智慧。

(图为实践队伍对老人进行调查)
 

(供稿人:尹嘉盈)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