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助学”,是巢湖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长期开展的特色公益活动,多年来持续关注留守儿童群体,通过学业辅导、物资捐赠、情感陪伴等方式,为乡村孩子送去温暖与知识,成为学院深耕公益、助力乡村振兴的一张亮眼名片。2025年7月3日,这个承载着爱与责任的助学品牌,与扎根乡村的佰善社工并肩同行,走进庐江县白山镇,以“防溺水、防诈骗、楼道防火”安全知识入户宣传为新纽带,续写校社联动守护留守儿童的温暖故事。
校社携手,叩响温暖之门
清晨,白山镇的街巷还带着几分宁静,巢湖学院“科技助农·红色传承”实践团成员与佰善社工的身影已穿梭其中。“王奶奶,我们是佰善社工的,来看小宇,也给您讲讲夏天的安全事儿!”佰善社工李姐熟络地叩响门环,这一幕,是佰善社工深耕乡村的日常缩影。10多岁的王宇,父母在外务工,长期跟着奶奶生活,是佰善社工重点关注的对象。

图:佰善社工李姐叩响房门(韩君威摄)
实践团成员放下书包、文具——这些“蚂蚁助学”标配的“温暖行囊”,像往常助学时一样,陪同小朋友,辅导他们功课。之后又和小宇一起翻看防溺水宣传手册。手册里,溺水危害、避险方法清晰呈现,成员们结合乡村常见的水塘、河流场景,用孩子听得懂的话讲解许多常见案例。而佰善社工李姐,则和王奶奶唠起家常,从生活细节里洞察安全需求,校社力量互补,让关怀既专业又贴人心。

图:团队成员继“蚂蚁助学”经验与小朋友互动,佰善社工李姐侧旁关切注视(韩君威摄)
反诈守护,筑牢“钱袋子”防线
“奶奶,最近有陌生电话说中奖、让转钱不?”聊到防诈骗,实践团成员的问题直击乡村诈骗常见套路。“有骗子,之前还有个电话说我儿子在外地打架伤人,被警察扣了,要交保证金;然后又一个自称警察的说证据确凿,让我把钱打到账户上。我看他们不是派出所专用那种号码,之后给我孩子打电话确认的。”王奶奶的警惕,让大家欣慰。佰善社工李姐趁热打铁:“这就是诈骗!您记住,涉及转钱、要密码的,先找孩子或村干部问!”说着,实践团成员帮王奶奶设置“亲情号码一键拨号”,为老年居民实操演示手机防诈功能。
这不是简单的安全宣传,而是“蚂蚁助学”与佰善社工对乡村家庭的深度守护。像“蚂蚁助学”关注孩子成长全周期一样,校社联动把安全防护网织到生活每个角落,从孩子防溺水,到老人防诈骗,全方位护航。

图:团队成员跟随佰善社工步入当地一户人家(王浩宇摄)
入户宣传,传递安全温度
一上午,实践团与佰善社工走访3户留守儿童家庭、2户安置楼居民,发放80余份安全手册,解答30多个疑问。每到一户,“蚂蚁助学”的温情与佰善社工的专业交融:讲防溺水,联系乡村水域实际;说楼道防火,结合安置楼居住特点;宣导反诈,围绕老人易受骗场景。
为居民讲解反诈知识时,实践团成员依托“蚂蚁助学”积累的沟通经验,把案例讲得生动;佰善社工则凭借扎根乡村的优势,补上村民熟悉的“本土提醒”。校社协作,让安全知识不再生硬,而是化作贴合乡村生活的“安全指南”,就像“蚂蚁助学”把知识化作陪伴,这次把安全化作守护。

图:团队成员向爷爷递上宣传手册,在老人身侧细细讲解防诈要点和楼道防火知识(韩君威摄)
共筑乡梦,延续爱心火种
“佰善社工懂乡村需求,‘蚂蚁助学’熟孩子家庭,合作让安全宣传又准又暖!”实践团负责人韩君威感慨。就像“蚂蚁助学”多年坚守传递爱心,此次校社联动,不止传安全知识,更传互助精神。后续,双方计划借“蚂蚁助学”的传播力、佰善社工的在地影响力,让更多乡亲受益。
从“蚂蚁助学”聚焦留守儿童成长,到携手佰善社工拓宽安全守护版图,巢湖学院计算机学院以校社联动为笔,书写乡村公益新篇。这不仅是一次安全宣传,更是“蚂蚁助学”公益精神的延伸,是高校力量与本土社工组织的深度协同,为乡村平安添砖加瓦,为“乡梦”筑牢安全与温暖交织的防线,让每一份爱心,都在乡村土地上持续生长、发光。

图:巢湖学院“科技兴农·红色传承”实践团在白山镇小学前合影(韩君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