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青春足迹印田间,乡村振兴献力量

    2025-07-18    阅读:
    来源:大学校导网
青春足迹印田间,乡村振兴献力量
7月18日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深入体悟基层治理智慧,兰州理工大学"青春筑梦"三下乡实践团队走进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跟随当地村干部开展为期一天的"沉浸式"工作体验。同学们通过参与田间调研、政策宣讲、民生服务等具体事务,真切感受到基层工作的繁重与价值,在实践中厚植乡土情怀。
一.晨光中的田野课堂:脚沾泥土察民情
清晨6点,团队便跟随清泉镇西街村党支部书记走进麦田。"今年春旱影响大,咱们得抓紧协调灌溉轮次。"书记蹲在地头拨开麦穗讲解时,同学们纷纷掏出笔记本记录。为摸清旱情,队员们分组走访30余户村民,手绘"农田缺水分布图",协助村干部制定用水分配方案。"大学生娃娃们问得细,连秸秆回收价格都帮我们算清楚了!"村民笑着竖起大拇指。


二.烈日下的政策"翻译官":把文件变成家常话  
下午2点的高温下,队员们化身"政策宣讲员",在村文化广场开设"流动课堂"。针对老年人社保认证难题,学生用手机演示"刷脸"流程,还自创"方言版操作指南";面对养殖户对补贴政策的疑惑,团队制作图文并茂的《惠农政策明白卡》,现场解答问题20余个。"这些娃娃把官话变成了咱听得懂的大白话!"养殖大户纷纷连连称赞。


三.灯火里的民情日记:小本子记满大民生
夜幕降临时,村委会依然灯火通明。同学们列席村"两委"会议,聆听关于危房改造的激烈讨论。"张叔家墙体裂缝宽度已超安全标准""李奶奶担心搬家后离菜地太远"……队员们的《民情日记》写满8页纸。当团队建议"为独居老人设置过渡性周转房"被采纳时,大家纷纷感慨:"课本里的结构力学突然有了温度,好政策更要有人情味。"


四.实践感悟:在乡土中国读懂青春担当
返程途中,带队教师周蓉发现,学生们的话题已从最初的"条件艰苦"变成了"我们还能做什么"。队长在总结会上动情地说:"今天我才明白,村干部办公室那面'为民服务'的锦旗,需要走多少路、说多少话、解多少难才能换来。"据悉,该团队后续将依托专业优势,为山丹县设计智能灌溉监测系统方案,把一日体验转化为长效助力。

山丹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表示:"大学生们带来的不仅是青春活力,更让我们看到新时代青年对乡村的深度思考。这种双向奔赴,正是乡村振兴最需要的动能。"夕阳西下,年轻人们与村干部约定秋收时节再来,田垄上深深浅浅的脚印,正串联起象牙塔与田野的新桥梁。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