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追忆淮河,红色序曲”社会实践团队踏上暑期“三下乡”征程。这支由10名2024级历史学(师范)专业学生组成的团队,在辅导员董笑老师的指导下,聚焦淮海战役历史,以淮北地区为实践阵地,通过社区宣讲等形式,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团队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历史文脉”为宗旨,负责人邹馨雨表示,淮北作为淮海战役的重要根据地,留存着丰富的革命记忆,团队希望通过实地实践,将这段历史转化为鲜活的宣讲内容,让社区群众深切感受红色精神的力量。
团队成员均来自历史学(师范)专业,扎实的专业功底为红色宣讲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确保实践活动有序开展,团队科学划分职能小组:后勤组由王艺、王鸿彦负责,统筹物资筹备与行程保障,提前勘察社区场地,协调宣讲所需设备;宣传组的周孟莹、遆欣怡承担活动记录与推广工作,通过文字、影像等形式捕捉实践瞬间,及时向外界传递活动动态;活动组的张媛媛、周家其专注于宣讲方案设计,结合受众特点打磨内容,增加互动环节;财务组的许曼、赵景薇严格管理经费,确保每一笔支出都用在刀刃上;指导组的赵心牧则协助董笑老师把控活动方向,保障宣讲内容的准确性与思想性。
“淮北是淮海战役的关键战场之一,双堆集歼灭战等重大战役就发生在这里,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铸就了‘一往无前、决战决胜’的淮海精神。”在相山区某社区的宣讲现场,团队成员以地域历史为切入点,通过讲述当地群众支援前线、战士英勇作战的故事,让听众产生强烈共鸣。团队创新宣讲形式,将史料文献与口述历史相结合。他们提前走访社区老党员,收集整理革命时期的民间记忆,将其融入宣讲内容。
结合项目特色,团队还与社区党支部合作,邀请党员代表共同参与宣讲。党员们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对红色精神的理解,形成“学生讲历史、党员谈感悟”的互动模式,让宣讲既有历史厚度,又具现实温度。
通过两日的实践,团队不仅让社区群众加深了对淮北革命历史重要性的认识,更在自身成长中收获颇丰。团队队员在实践日志中写道:“当看到老人眼中的泪光、孩子专注的眼神,我突然明白,红色精神的传承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用心去连接历史与当下。”

此次“三下乡”活动,是淮北师范大学深化实践育人的生动实践。团队以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在传播红色文化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董笑老师表示,未来团队将继续挖掘淮北地区的红色资源,形成长效宣讲机制,让淮海精神在青年一代的接力中代代相传。
“追忆淮河,红色序曲”的实践虽已落幕,但红色精神的传播之路仍在延伸。这支年轻的团队用实际行动证明,当代大学生可以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革命精神的弘扬者,让历史的回响在新时代更加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