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南理微光:南理三下乡|“红壤寿乡·青衿黔行”实践队巴马实践——以青春之力赋能寿乡发展

    2025-07-19    阅读:
    来源:大学校导网
为挖掘特色资源、探索发展路径、促进校地联动,7月5日至7日,南宁理工学院“红壤寿乡·青衿黔行”实践队走进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开展了一场融合文化探源、红色研学与产业调研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为当地发展提供青年视角与协作思路。
 
图为团队成员出发巴马瑶族自治县前在南宁理工学院门口合影留念 通讯员 张明巧 摄
7月5日,实践队首抵巴马,喀斯特山峰与盘阳河勾勒出“长寿之乡”的生态底色。在长寿博物馆,队员们从唐代“寿民”古籍拓片、现代百岁老人影像,到瑶族火麻纺织技艺、地质环境与健康关联分析中,读懂“长寿文化核心是人与自然、社群的和谐共生”,这既源于独特自然条件,也离不开各民族“敬天惜物、邻里互助”的传统。
 
图为团队成员在博物馆听讲解员讲解巴马的的发展历史文化 通讯员 张明巧 摄
随后,实践队前往西山乡革命历史纪念馆。作为右江革命根据地重要部分,这里的泛黄战报、斑驳武器与革命故事,重现了邓小平、韦拔群等领导武装斗争的岁月,让队员们在红色记忆中感悟初心。
当日下午,实践队走进巴马民族师范学校,围绕“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座谈。带队老师提出:“教育协作是双向赋能,贵校在民族文化传承与乡村教育中的经验,对高校人才培养极具借鉴意义。”双方期待深化校际合作。
 
图为团队带队老师及成员和巴马民族师范学校领导合影留念 通讯员 张明巧 摄
7月6日,实践队聚焦大健康产业。在甲篆镇坡月村,队员们看到依托百魔洞资源形成的旅居康养产业链,数十万“候鸟人”在此晨练、参与民族活动或接受健康监测。当地企业探索的“生态+康养+文化”模式,如融合民族医药与现代理念的“长寿养生课程”,广受认可。
 
图为团队成员在世纪养生园百魔洞合影留念 通讯员 张明巧 摄
下午,实践队探访赐福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这片“生态+养生”胜地严格遵循“开发服从保护”原则,电力驱动游船确保“船过无痕”。度假区通过“长寿美食节”“壮族歌圩”等活动,让游客在休闲中感受文化魅力。
 
三天实践中,队员们收集了丰富一手资料,与当地博物馆、学校、企业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巴马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年参与为当地注入新活力,期待与高校深化合作,推动长寿文化、红色资源与大健康产业升级。
 
实践队成员表示,将带着成果继续探索,为巴马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在服务地方中书写华章。
 
(通讯员:欧敏 指导老师:姚顺良 申钰汉 梁爱想)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