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刘刚 熊琰 陈珈贝)仲夏时节,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棋盘乡的杏园缀满金黄。7月12日,重庆对外经贸学院管理学院“非遗十二木卡姆引领致富兴疆路”乡村振兴实践团的青年学子们,深入棋盘乡13村的田间地头,开展了一场生动的“青春助农兴边疆,实践耕耘促振兴”主题实践活动。他们俯身泥土,在辛勤劳作中感知边疆发展脉搏,以青春行动架起民族团结的桥梁。
田间课堂:汗水交融中的技艺传承与文化共鸣 棋盘乡13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村落,维吾尔族群众占绝大多数,近年来通过发展特色林果和中药材产业,日子越过越红火。抵达当天,实践团便一头扎进了挂满硕果的杏园。
累累硕果压弯枝头,实践团化身“助收小分队”,在维吾尔族果农细致的指导下,认真学习采摘技巧,小心翼翼地将成熟的果实收入筐中。指尖传递的有杏子的温度,更有农耕的智慧与互助的情谊。汗水浸湿衣衫,欢声笑语却拉近了彼此距离。
(图为团队成员摘杏过程)

(图为团队成员摘杏过程)
随后,实践团转战中药材种植基地。在茂密的田垄间,队员们俯身劳作,一丝不苟地清除杂草。当地经验丰富的驻村干部特意来到田间,为队员们现场开起“田间科普课”——详细讲解所种植甘草、红花等道地药材的种类特性、药用价值、市场前景及其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中的关键作用。这堂扎根泥土的实践课,让学子们深刻认识到特色产业是边疆振兴的坚实根基。
(图为驻村干部为团队成员科普中药材)
(图为团队成员除草)
青春作答:在泥土芬芳中铸牢共同体意识 此次三下乡实践,学子们亲身体验农事的辛劳,在汗水中打磨出坚韧品格;与边疆的各族乡亲并肩协作,在劳动中感受乡村发展的真实图景,在交流互助中深化对民族团结的理解。
当青春身影活跃在边疆的杏园与药田,当来自祖国西南的大学生与西北边疆的各族群众并肩劳作、交流学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和美画卷在共同奋斗中愈发清晰。活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基层“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三下乡”精神内核。
“我们不仅要把劳动的汗水洒在边疆土地上,更要把民族团结的种子埋进心里。”实践团成员们约定,回去后要把在新疆的所见所闻讲给更多同学听,用青年的声音讲述民族团结的故事。
(图为团队成员合照)
青年学子在边疆热土上的躬身实践,正是青春力量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鲜活注脚。他们以脚步丈量边疆,用汗水浇灌团结,深刻体悟到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而民族团结是这条振兴之路最深厚的基石和最强劲的动力。当非遗智慧引领产业,当青春实践扎根沃土,当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边疆的振兴之路将越走越宽广。重庆对外经贸学院的青年们,正以实际行动在祖国西北边陲,书写着青春报国、民族共兴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