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舞跃狮腾”突击队:以画为媒,探寻猫头狮文化传承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20     阅读:
  
  在传统文化传承进程中,“舞跃狮腾”团队始终致力于探索激活古老文化生命力的有效途径。在此次下乡活动中,我们将工作重心置于河源市源城区高埔岗街道的猫头狮文化,尝试以绘画为媒介,传递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一、溯源:初识猫头狮文化
  在指导老师余畅、秦铃、李永俊的带领下,团队前往高埔岗村史馆,与猫头狮的老一辈传承人江建平先生进行了交流。步入馆内,仿佛置身于猫头狮文化的历史长河之中。老传承人正指导学徒准备表演,那些制作精良的猫头狮道具,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沉淀。表演开始,鼓点与锣镲交织,老传承人佩戴猫头狮进行表演,其灵动之姿使这一古老形象仿佛被重新唤醒;学徒们的演绎亦充满青春活力,体现了他们对文化传承的赤诚之心。此外,老传承人还展示了与猫头狮相关的武术技艺,刚劲有力的动作,彰显了该文化背后深厚的底蕴。团队成员对此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与记录,沉浸于这独特的文化魅力之中。

图为传承人展示猫头狮的基本技能  陈彤摄
  二、探寻:洞悉传承脉络
  表演结束后,在街道团委副书记邹鑫的协调下,团队成员与猫头狮传承人进行了深入交流。交谈中获悉,猫头狮第一代传承人江亚月先生出生于1919年,且当前高埔岗的传承人均源自万绿湖水库移民,他们在迁移过程中将猫头狮文化带到了此地,形成了独特的“移民文化”背景。猫头狮表演曾为当地特色,但受外出务工潮影响,学习者减少,传承一度中断了四十年。直至去年,老传承人重新招募学徒,着手还原与制作新猫头狮。然而,猫头狮工艺复杂,传承人也难以完整复刻其原貌。通过交流,团队了解了学习流程、学徒现状及村民对孩童学习猫头狮的态度,认识到猫头狮传承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增强了团队肩负的传承使命感。

  图为团队成员与传承人进行交流 陈彤摄
  三、灵感:捕捉创作契机
  在与老传承人及学徒的交流过程中,团队不仅积累了关于猫头狮的知识和历史背景,也获得了宝贵的创作灵感。团队认识到,猫头狮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或节日庆典活动,更承载着特定的精神与文化价值观念。基于此认识,绘画组成员确立了“以绘画方式呈现猫头狮真实面貌”的创作目标,计划采用写实手法描绘猫头狮形象,并结合当地茶文化及《西游记》等经典元素进行创意设计,以期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与文化传播效果。

  图为绘画组成员讨论过程 唐馨摄
  四、实践:尝试与调整
  为推动猫头狮文化传承,“舞跃狮腾”队员陈柳媚、陈钰娟、纪秀芬计划通过绘画进行宣传,前往高埔岗街道勘察适合绘画的白墙,并获得了社区领导的支持。团队构思将猫头狮与茶文化、《西游记》元素融合进行原创设计,以写实画法呈现色彩鲜艳的造型,并搭配茶壶、茶杯等元素以凸显当地茶文化特色。然而,在方案审核阶段,社区领导基于整体规划考量提出了不同意见。结合项目时间安排与社区反馈,团队决定暂时调整此宣传方案。

  图为成员踩点绘画点的过程 骆小惠摄
  五、调整:明信片宣传的实践
  团队迅速调整策略,决定制作明信片,并在“茶狮·Cool玩游园会”活动期间,通过兑奖环节对参与者进行逐一访谈,共收集到89份有效问卷(受访者年龄分布:4-10岁57位,11-20岁24位,21-40岁4位,40-80岁4位)。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孩子不认识明信片上的猫头狮角色;在图案偏好上,新猫头狮以65.17%的得票率领先,其中“新狮更可爱”的观点得到了66.29%的支持;仅有41.57%的参与者表示曾观看过猫头狮表演。这些数据揭示了当前猫头狮文化认知存在明显断层,也为当前传承工作指明了方向。团队意识到,单纯的调查与展示尚不足以有效传播文化。因此,将精心设计的明信片作为游园会兑奖礼品赠予儿童,旨在通过这一方式,结合静态展示与动态参与,使民众更直观地了解猫头狮文化的趣味性、独特性及其蕴含的文化魅力。

  图为游园会当天对小孩进行访谈 唐馨摄
  猫头狮文化的传承之路充满挑战,“舞跃狮腾”团队将继续秉持对这份文化遗产的尊重与热爱,探索更多创新方式,以期让更多人认识并珍视这份宝贵的文化财富,使高埔岗猫头狮的故事得以延续与弘扬。

  图为团队合照
作者: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陈奕敏、陈钰娟    来源: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舞跃狮腾”突击队:以画为媒,探寻猫头狮文化传承新路径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