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普音盛夏"推普实践获夏镇表扬:定制化教学赋能语言振兴

    2025-07-20    阅读:
    来源:西安明德理工学院
 
  2025年盛夏,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普音盛夏·相遇夏镇"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深入微山夏镇,以"分层教学+多元形式"的创新模式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获当地群众广泛好评。夏镇全体村民近日向学院寄送表扬信,高度评价服务队"用专业素养搭建城乡文化桥梁,以青春担当助力乡村振兴"。
  
  分层定制:破解不同群体语言障碍
  服务队针对留守儿童、中老年群体、乡村个体户等三类人群,设计差异化推普方案:
  
  儿童群体:开发"语言魔法盒"教具,通过情景卡牌、方言对照图谱等工具,将"小猫买苹果"等生活场景转化为互动游戏,7岁儿童朵朵在卡牌游戏中主动练习对话;
  中老年群体:制作农活术语手册,将"薅草(拔草)""棒子(玉米)"等20组方言词汇可视化,55岁村民张阿姨指着对照图笑道:"原来城里娃叫玉米为'棒子',我也学学新说法!"
  个体户群体:开设"商务情景剧场",模拟"菜市场砍价""社区办事"等场景,45岁的个体户王师傅通过角色扮演,普通话沟通能力显著提升。
  多元形式:让规范用语"活"在乡村场景
  活动采用"入户调研+集中培训+文化汇演"三维模式:
  
  入户调研:队员深入25户家庭,记录"夏镇话"与普通话的对应表达,形成《夏镇方言词汇库》;
  集中培训:设置"每日发音小课堂",通过改编儿歌《小白兔》强化平翘舌音,8岁男孩从坚持"夏镇话才舒服"到主动教奶奶读卡牌;
  文化汇演:举办"普通话家庭挑战赛",30组家庭参与"信件地址拼读""古诗新唱"等比赛,90%儿童可独立完成复杂语言任务。
  双向赋能:城乡文化互鉴共荣
  夏镇街道办事处在表扬信中指出,活动"既保留了乡土特色,又打通了规范表达的'最后一公里'"。村民普遍反馈,普通话学习不仅提升了沟通能力,更成为展示夏镇文化的窗口。服务队成员也通过实践深化了对国情民情的理解,队员马倩雯表示:"当看到孩子们举着'语言探险家'勋章教父母说普通话时,我们真正理解了语言振兴对乡村振兴的意义。"
  
  持续深耕:线上平台延续语言火种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普音盛夏"服务队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构建"线下实践+线上赋能"的长效机制:
  
  9月上线"夏镇普通话微课堂",推送方言对照、发音技巧等短视频;
  计划2026年开展"城乡语言文化节",通过普通话演讲比赛、方言故事会等活动,持续推动语言资源保护与开发。
  正如村民陈先生在信中所言:"这些大学生不仅教我们说普通话,更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文化走出去的希望。"这场跨越城乡的语言实践,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文化动力。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