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团,怀揣着热忱与关爱,踏入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这里的听障儿童,虽身处“无声世界”,却以纯真目光,期待着一场关于爱与陪伴的温暖邂逅,实践团的到来,为夏日的校园添了几分青春公益的亮色。

(图片为兰州理工大学星语星愿实践队来到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时的照片 贾铭萱供图)
当日上午,实践团成员身着统一志愿服,带着精心准备的绘画工具、彩纸等物资,踏入校园。“聆听万物之声 语绘多彩世界”的主题墙下,听障儿童们早已排排站好,他们或许无法用清晰话语表达,却用雀跃的眼神、轻轻摆动的小手,传递着期待。实践团成员迅速融入,用提前学习的简单手语,笨拙却真诚地比出“你好”,瞬间,孩子们的笑容如夏日繁花般绽放,一场跨越“无声”的交流,正式开启。
活动现场,实践团成员与听障儿童分组结对,绘画、折纸两大互动板块同步开展。绘画区内,孩子们握着彩笔,在画纸上肆意挥洒想象:有的勾勒出振翅欲飞的蝴蝶,有的描绘出闪着光的星星,还有的把实践团成员的模样融入画中——尽管线条稚拙,色彩搭配带着孩童特有的“天马行空”,却满是对世界的浪漫憧憬。实践团成员蹲在一旁,或用手语教孩子调配色彩,或帮忙扶正画纸,当孩子画出满意图案,成员们竖起大拇指,用手语夸赞“你真棒”,换来孩子更灿烂的笑脸。

(图片为大学生实践队员和孩子们一起画画时的实拍场景 贾铭萱供图)
折纸区同样热闹,彩纸在一双双小手间翻转、折叠。实践团成员一步步示范,教孩子们折千纸鹤、小帆船,听障儿童们眼神专注,跟着步骤反复尝试。终于,一只歪歪扭扭的千纸鹤成型,孩子举着作品欢呼(虽无声,却从表情动作传递出雀跃),实践团成员笑着与他们击掌,小小的成就感,在无声互动里肆意蔓延。

(图片为其中一个小朋友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折纸作品时的实拍图)
互动中,情感的流动悄然发生。听障儿童小语(化名),将一幅画着“手拉手小伙伴”的作品递给实践团成员,用手语缓慢比出“朋友”,成员红着眼眶接过,回赠孩子提前准备的文具礼盒,并用手语承诺“我们会再来看你” 。还有孩子把折好的纸船塞到成员手中,寓意“一帆风顺”,无声的礼物,承载着最纯粹的信任与依赖。老师感慨:“孩子们很少接触外界,今天格外开心,这些大学生用耐心和爱,让孩子知道‘被看见、被重视’,太有意义了。”
活动尾声,实践团与孩子们在主题墙前合影,孩子们举着作品,笑容灿烂;实践团成员们虽额头挂汗,却满是欣慰。实践团负责人表示,此次实践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听障儿童的纯真与坚韧,也意识到公益的力量。后续,团队将通过线上开展艺术辅导、定期捐赠物资等方式,持续关注孩子们的成长。

(图片为实践队员和孩子们的集体大合照 贾铭萱供图)
兰州理工大学此次实践,以青春之名,为特殊儿童送去陪伴与温暖,更让“关爱特殊群体”的种子,在大学生心中扎根。当青春力量与公益同行,无声世界也能开出满溢爱的花,而这场夏日邂逅,只是公益长路上的一个起点,未来,实践团将继续以行动传递温度,让听障儿童的“无声世界”,因社会关爱,多些“有声”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