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基·志”支教团10名队员入驻南麻街道办事处埠下村村委会和刘家沟村委会开启乡村中小学生“点对点”支教帮扶。

实践团前期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分组,在支教期间进行点对点帮扶。为了方便后续支教工作、科研科普和资助政策讲解等工作的开展,支教团成员积极与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沟通,以学生现有问题为切入点,针对每个学生建立学情分析档案,每名学生责任到支教团具体成员,力求实现“全方位”式支教体系,针对不同学生实现“全周期”跟踪与反馈。

期间,沂源县委副书记裴娜莅临埠下村党群服务中心参观支教现场听取实践团支教活动开展情况的汇报并做指导。她提出要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充分利用好实践团带来的先进的教学设备,创新教学方法,打造一个独特、新颖的教育教学环境,实现“高校 — 乡村学校” 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开展一场跨越地域的精神对话与教育革新,让学生们体验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

课余时间,为避免单一知识点讲解的枯燥乏味,支教团依托山东理工大学工科优势构建的 “高校科技资源 — 乡村学生成长” 双向赋能场景,将其在大学科研社团中研发的四足仿生机器人给学生们展示,引导学生们探寻科学的奥秘,激发其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和学习的动力。实现一场科技理性与乡土情感的融合实验。
课余时间,为避免单一知识点讲解的枯燥乏味,支教团依托山东理工大学工科优势构建的 “高校科技资源 — 乡村学生成长” 双向赋能场景,将其在大学科研社团中研发的四足仿生机器人给学生们展示,引导学生们探寻科学的奥秘,激发其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和学习的动力。实现一场科技理性与乡土情感的融合实验。

此次支教过程中,支教团成员将始终秉承“公益支教为核心,乡村振兴为本源”的支教理念,根据每位帮扶对象的不同特点,针对性地开展知识点梳理和学习方法的融会贯通,建立学生档案对每名帮扶对象开展全周期跟踪与实时反馈,实现教育全链条全方位式服务。

一天的支教和科普调研工作,让支教团成员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深化了此次实践活动的责任意识,明确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争做新时代有理想、能吃苦、肯奋斗、敢担当的有为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