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材化学院向外普及资助政策

    2025-07-21    阅读:
    来源:三下乡社会实践
  6月30日的晨光刚漫过田埂,材料与化工学院“材化聚力映朝阳,资助筑梦绘新篇”实践团便踏着露水走进乡村。他们像一群带着暖意的信使,逐户叩开木门,把高校资助政策的种子播进农户心田。​
  木门吱呀开启的瞬间,实践团成员便成了最耐心的倾听者。家长们谈及子女求学的经济压力时,话语里藏着的焦虑像潮水印在眉梢——有人攥着衣角念叨“学费像座小山”,有人望着墙上孩子的奖状轻声叹气。成员们掏出笔记本,笔尖在纸上沙沙游走,把每一份期盼与顾虑都仔细收纳,仿佛要将这些心事都酿成后续帮扶的方案。​
  转身化作“政策宣讲员”时,他们又成了最懂乡土的翻译者。避开文件里的生硬术语,改用带着乡音的家常话,把助学贷款比作“渡人过河的船”,把助学金说成“给追梦人搭的梯”。身边的真实案例像鲜活的故事:“邻村那个考上大学的娃,就是靠助学贷款先入学,现在勤工俭学还能补贴家里呢。”遇到家长追问“还款咋操作”“要带啥材料”,他们立刻掏出彩色图解手册——那些标注着重点的图表像贴心的指南针,指尖划过纸面的动作轻缓又笃定,把复杂流程拆解成“先填这个表,再找村委会盖章”的清晰步骤。​
  有位攥着旱烟袋的大叔听得格外认真,烟丝燃到尽头都没察觉。当最后一个疑问被解开时,他指节粗糙的手在膝盖上蹭了蹭,原本拧成疙瘩的眉头慢慢舒展,眼里的光像被点亮的油灯:“原以为供娃上大学是攀悬崖,现在知道有这政策托底,好比脚下垫了石头——踏实!”​
  这场走访像架起了一座彩虹桥,一头连着高校的政策暖流,一头接着乡村的求学渴望。泥土里的脚印还没干透,实践团已开始规划后续:线上咨询平台将变作“云端服务站”,政策解读小视频会像蒲公英一样飘进村民的微信聊天框。正如团队成员说的:“我们要让资助政策不仅走进田埂,更要住进心里——等秋天开学时,每个想上大学的山里娃,都能带着底气踏进校园。”​
  此刻田埂上的风还带着麦香,而那些被讲透的政策、被记牢的承诺,正像刚播下的种子,终将在某个清晨破土,让教育的阳光穿透每一片等待的屋檐。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