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谱新声润乡野 —— 武昌理工学院 “灯塔计划” 心爱筑梦公益团队让《琵琶行》“声”入童心
7月22日消息(通讯员 李晓彬 报道 齐佳乐 许翊辰 摄影)为响应国家加强美育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落实“七彩假期”项目丰富乡村儿童精神文化生活的具体要求,7月21日,武昌理工学院“灯塔计划”心爱筑梦公益团队在湖北省当阳市玉泉街道干河村,为当地儿童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琵琶行》诗乐课堂。团队成员梅鹏杰创新采用“诗乐融合”教学法,让千年古诗在旋律中焕发新生,为乡村文化振兴增添了生动实践。
课堂启幕时,团队成员梅鹏杰以“诗乐互动,趣味引导”为核心。他带领孩子们用声音“演奏”古诗:逐句揣摩《琵琶行》的朗诵节奏,将“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抽象声韵,转化为孩子们可感知的声音强弱与快慢变化。不同于单纯背诵,他更注重引导孩子们用声音传递情感,如在讲解“同是天涯沦落人”时,启发孩子们用理解的语调表达共情。这种“乐感体验先行”的方法,让古诗韵律变得鲜活可触,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种下亲近经典的种子。
堂高潮随着音乐的到来而被点燃。 当专为《琵琶行》谱写的旋律悠然响起,原本拘谨的孩子们瞬间被吸引,情不自禁地跟着熟悉的节奏哼唱起来。“原来古诗能唱出来!”的惊喜感叹此起彼伏。音乐的神奇魔力,瞬间拉近了孩子们与千年经典的距离。在音乐的带动下,孩子们更加踊跃地参与朗诵实践,或用稚嫩的声音模仿节奏,或用小手比划诗句意境。这生动的一幕,正是“诗乐融合”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感知”的鲜活例证。
诗乐相融的创新设计,则让课堂抵达文化传播的深层维度。当根据《琵琶行》改编的歌曲旋律响起,熟悉的节奏瞬间拉近孩子们与古诗文的距离,大家不由自主跟着哼唱。“原来古诗能唱出来” 的惊喜感叹,印证了 “创新传播” 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这种 “朗诵筑基 + 互动深化 + 音乐赋能” 的三维模式,既保留了《琵琶行》的文学精髓,又以乡村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搭建起文化桥梁,为 “三下乡” 活动中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 “经典现代化、传统年轻化” 的实践样本。
活动结束后,当阳市玉泉街道干河村村民委员会书记冯均华高度评价:“大学生带来的不仅是一堂古诗课,更是让传统文化扎根乡村的新探索。孩子们在诗与乐的融合中亲近经典,这种浸润式的文化体验,比单纯记忆更能培育文化认同感——这正是响应国家号召,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源头活水的生动实践。”(完)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