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科技课堂启智润心,实践育人筑梦远航

    2025-07-22    阅读:
    来源:搜狐网
    7月21日,河海大学红色筑梦支教团在茶陵县的支教活动进入第六天。团队聚焦素养培育与时代需求,通过丰富课程为当地孩子们打开知识之窗,其中实验课、编程课、AI 课以鲜明的时代性与实践性,为孩子们播下科学探索的种子,助力他们拓宽视野、涵养思维。
    支教团成员韩子赫的“扎不破的水袋” 主题课程让孩子们亲历科学探索之旅。学生动手用削尖的铅笔或竹签穿透装满水的密封塑料袋,在观察 “水袋不漏水” 的现象中,深入理解其中物理学原理。课程将趣味实践与科学原理相结合,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更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及科学推理能力,让 “神奇现象” 成为理解自然规律的钥匙。

支教团成员韩子赫解释实验中的科学原理
    支教团成员李泓逸带来的大班编程课聚焦计算机与软件知识,系统梳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运行原理及使用方式。课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学生铺设通向程序世界的认知桥梁,既点燃了孩子们探索编程的好奇心,也为他们将来融入信息社会筑牢根基,埋下了主动拥抱信息时代的种子。课堂上,同学们表现活跃,对计算机知识流露出浓厚的兴趣。

支教团成员李泓逸为学生解释“软件”背后的原理
    AI 课程则直击前沿科技。支教团成员周南海负责中班的教学,支教团成员高雨婷负责大班的教学。其中,大班的课程介绍了AI核心能力与国内主流模型,通过春晚机器人、智能驾驶安全体系等案例,让学生直观理解 AI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当看到 AI 生成的创意插画时,学生们兴奋地讨论着 “机器也能当画家”,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从模糊走向清晰,创新思维与科技视野得到进一步拓展。希望这堂特别的课程能让大班的孩子们不仅成为AI技术的使用者,更成为理性的观察者与负责任的创新者,让知识不止于课本,更扎根于对未来的思考。

支教团成员高雨婷向学生展示主流AI大模型的界面

学生积极回答支教团成员周南海的AI课上的问题
    黏土课上,学生们展现出极高的热情。支教团成员周南海负责中班的教学,支教团成员彭钰涵负责大班的教学。当五颜六色的粘土被分发到手中时,同学们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迫不及待地揉捏出自己心中的模样——有的专注地捏出憨态可掬的长颈鹿,有的塑造出碧海蓝天的黏土画。课后,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捧着自己的作品,争先恐后地送给老师,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他们的童真与心意。粘土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想象力,更在创作与分享中培养了他们的审美素养和表达能力。

支教团成员周南海帮助同学们完成黏土作品
    此外,中班英语课上,支教团成员徐芃带领学生学习了 20 个英文俗语,助力语言能力提升;星空课上,支教团成员李泓逸结合茶陵当地环境,科普天文知识,引导学生探索宇宙奥秘。
当日课程以科技类课程为核心,通过趣味实践与生动讲解,让学生在动手与思考中感受知识的力量。河海大学红色筑梦支教团用创新教学方式,不仅传递了知识,更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向往,为他们的成长之路新动能。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