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暑假三下乡——宜昌综合维修段信恒均工作室学习心得

    2025-07-22    阅读:
    来源:李经纬

夏日的宜昌,骄阳似火,比阳光更炽热的是我投身铁路实践的激情。在宜昌综合维修段信恒均工作室的实践学习中,我们这群初入铁路世界的大学生,在轰鸣的机械声与严谨的作业氛围中,经历了一场从理论认知到实践淬炼的深刻蜕变。信恒均工作室——这个以技术能手名字命名的实践殿堂,不仅承载着精湛技艺的传承,更成为我触摸铁路运行核心、感悟工匠精神真谛的宝贵课堂。

踏入工作室,参与工作室的“腕臂预配平台”实操训练更是令人难忘。面对冰冷的金属部件,我尝试组装,才深刻认识到图纸上的线条与实物间的巨大鸿沟。信恒均布满老茧的手却异常灵巧,他沉稳地示范、精准地定位,那份娴熟背后是无数日夜的打磨。这质朴的话语,道尽了“工匠精神”中那份对技艺极致追求的本质。

工作室墙上“信恒均”三个字,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面精神旗帜。聆听信恒均师傅数十年如一日钻研技术、解决现场难题的故事,那些在严寒酷暑中高空作业、反复试验改进工具的细节,让“坚守”与“担当”从口号变成了有血有肉的画面。他数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将平凡岗位淬炼成非凡的技艺高峰,树立起一座精神灯塔。

更触动心灵的,是跟班体验铁路维修人的日常。凌晨时分,当城市沉睡,我跟随师傅们深入站场,目睹他们在探照灯下专注检修的身影。汗水浸透工装,眼神却锐利如鹰。一位老师傅说:“习惯了。我们的夜晚,是为了千万旅客白天的平安抵达。”这份朴素的信念,这份对岗位职责近乎神圣的坚守,让我深刻理解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千钧重量。正是这无数个默默无闻的“信恒均”,铸就了中国铁路安全、高效的金字招牌。

这段实践经历,是理论与现实的一次激烈碰撞与深度融合。在学校,我学习的是系统的工程原理;在信恒均工作室,我看到的是这些原理如何在复杂的现场环境中被精准应用,又如何被经验丰富的匠人们优化创新。它迫使我们走出舒适区,将书本上的公式、概念,转化为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思考路径和能力。

更重要的是,这次实践重塑了我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它让我们明白,未来的工程师,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更需要“信恒均”式的匠心——那是对细节的极致苛求,是对责任的终身敬畏,是面对困难时“恒心钻研”的执着。它让我清晰看到,个人的价值唯有深深扎根于国家发展的沃土,融入“交通强国”的伟业中,才能绽放最耀眼的光芒。铁路事业的脉搏,正与民族复兴的宏大叙事同频共振。

宜昌综合维修段信恒均工作室的实践之旅,如同一把重锤,敲醒了我身为未来铁路人的使命感。带走的不仅是接触网检修的实操技能、精密仪器的使用经验,更是一种刻入骨髓的敬畏——敬畏规章、敬畏专业、敬畏生命。这份在汗水中淬炼、在细节处领悟的匠心与担当,将如磐石般锚定我们未来的人生航向。当某一天我们也能独当一面,定会铭记工作室里那盏不灭的灯,以及灯光下师傅们专注的身影,将“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新时代铁路精神薪火相传,在祖国广袤的铁道线上,奋力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崭新篇章。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