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学院“追梦助学小队”一行十人背着投影仪、打印机和满满两箱宣传资料,来到惠州市博罗县柏塘镇洋景村,在万亩茶园间搭起一个流动的“政策小站”。五天四夜里,他们把国家资助与助学贷款政策掰开揉碎,说进茶农、老人和孩子的日常。
村口座谈:一杯绿茶里的期待党群服务中心内,村支书用乡音报家底:六百户人家、两千人口,茶叶是主要生计,学费与采茶季常撞车。队员们边记录边把宣传折页递过去,“咱们先把政策讲透,再一起想办法。”
茶园体验:茶青与镜头一起采摘清晨的万亩茶园,队员跟着茶农学采“一芽两叶”,顺手架起相机,为老茶农拍摄短视频。字幕用客家话配音:“国家政策好,娃上学不用愁。”同样的路径,他们又走进柚子园、畔月农庄,把折页塞进农资袋,把二维码贴在冷藏车门上。
文化中心:板凳课堂再开讲彩色折页、二维码海报一字排开。队员用村民最熟悉的“阿强家故事”开场:阿强靠助学贷款顺利入学,假期回家帮父亲卖茶,自己还利息。答疑环节,一位老奶奶递上孙女的申请表,队员打开手机小程序,十分钟完成匹配,屏幕跳出“可申请国家助学金3300元/年”,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流动摊位:扫码答题送茶礼茶园主干道旁,队员支起“梦想加油站”。扫码答题送纸巾、扇子,题目从“助学贷款最高额度”到“还款宽限期”。一位广州游客扫码后,直接把页面转发到家族群:“侄子正愁学费!”当天回收问卷80份,政策知晓率从38%跃升至79%。
村委收官:三行代码算出“幸福账”村委会议室里,投影幕布亮起。队员打开Python,三行代码算出大学四年可获资助总额:学费贷款16000元、助学金3300元、路费补贴500元……台下的小学生第一次觉得“写代码也能帮家里省钱”。随后,“资助政策匹配平台”正式发布,村支书当场拍板:“明年升学季,全村都用它!”
离别:茶花开时再见返程前,村民把新摘的春茶、刚包的粽子塞进行囊。队员在笔记本上写下最后一句话:“政策写在纸上是条文,说进老乡耳朵里,才成了能指望的实在。”车窗缓缓摇上,茶山渐远,队员们把“让政策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承诺留在洋景村的万亩茶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