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淮北师范大学 “智绘云旅” 团队六安实践记:在民生场景中解锁 AI 旅游助手的优化密码

    2025-07-23    阅读: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4智科团支部
            7月20日的六安,晨曦刚漫过淠河水面,淮北师范大学“智绘云旅”团队的8名师生已踩着露水走进东城都社区。这场为期两天的“三下乡”实践,带着“新时代人民对于AI助手解决旅游问题现状”的调研主题,要在社区、校园、车站三个场景里,找到AI旅游助手真正的“民生坐标”。

一、东城都社区:当AI遇上广场舞队,适老化是道“必答题” “张阿姨,您跳完广场舞去公园,会让手机帮您查路线吗?”上午8点半,东城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前的小广场上,团队成员江璐正对着一群刚结束锻炼的老人解释问卷。为了让“智能导览”“语音识别”这些词不那么陌生,她特意举例:“就像手机里有个会说话的导游,能告诉你哪有厕所,哪条路好走。” 65岁的李阿姨听完笑了:“我姑娘给我装过类似的,上次去天堂寨,让它订门票,结果输密码时手一抖就错了,最后还是找的售票员。”她的话引发周围老人共鸣:“字太小看不清”“声音太快听不清”“出问题没人管”——这些抱怨被胡建友逐条记在“痛点台账”上。后续统计显示,社区60岁以上受访者AI使用率仅17%,远低于40岁以下的63%,而“简化操作”“方言支持”“人工兜底”成了最集中的诉求。,已经从‘工具’变成了‘伙伴’,这要求我们的算法更懂人性。”

二、六安站:候车大厅里的“AI吐槽”,指向场景融合短板 傍晚的六安站,候车大厅里人来人往。团队成员付贤宇举着调研牌,在旅客中寻找受访者。一位背着背包的年轻男士看到牌子,主动上前:“我刚才用AI查去武汉的车次,它给我推荐了户部巷小吃,可没说从高铁站怎么过去最快,这不等于白说吗?” 这番话在与车站值班站长的交流中得到印证。“我们的智能客服经常被投诉,”站长无奈地说,“问‘临时身份证在哪办’,它答‘请出示证件’;问‘列车晚点了怎么办’,它还是按原时间推荐换乘。”数据显示,车站智能客服对本地化问题的准确率仅60%,“信息滞后”“机械应答”成了投诉重灾区。 团队设计的“应急需求”专项问卷,回收的153份有效样本里,85%的旅客表示会用AI,但72%遇过“晚点时行程不更新”,68%希望“AI能联动广播提醒”。付贤宇分析道:“交通枢纽的AI得像个‘全能管家’,既要懂车次信息,又要懂站内服务,还要懂本地交通,这需要打通好几个数据接口才行。” 晚上7点,最后一份问卷回收时,付贤宇的笔记本上已记满旅客建议:“接入12306实时数据”“增加多语种服务”“优化换乘路线推荐”——这些具体而微的需求,为AI旅游助手的场景化升级指明了方向。

三、调研不止步:让青春智慧扎根地方土壤 当淮北师范大学 “智绘云旅” 团队的调研问卷收起最后一笔,六安一日的实践已在皖西大地上刻下独特印记。这场青春智慧与科技力量的碰撞,没有停留在实验室的算法推演里,而是扎根在广场舞队的晨露中、研学少年的笑语里、候车旅客的期待间 —— 民生场景的每一处细节,都成了 AI 旅游助手生长的养分。团队成员日志里的这句话,道破了实践的核心意义:“AI 的价值不在高深技术里,而在解决老百姓的难题中;青春的意义不在口号里,而在为社会付出的每一份努力中。”这不是空洞的抒情,而是 187 份社区问卷里 “简化操作” 的迫切诉求、206 份校园问卷中 “个性化陪伴” 的真诚期待、153 份车站问卷里 “场景联动” 的现实呼唤共同书写的答案。当李阿姨说 “改简单点,我们也想跟上时代”,当少年们期待 “AI 能记住我的饮食禁忌”,当旅客追问 “从高铁站到户部巷怎么走”,这些具体而微的需求,正是科技向民生贴近的坐标。
六安一日的调研虽已落幕,但这场实践播下的种子才刚刚发芽。那些被记录在 “痛点台账” 里的适老化需求,将转化为让银发群体跨越数字鸿沟的阶梯;那些写在少年笔记本上的奇思妙想,会成为 AI 旅游助手焕发活力的灵感;那些藏在车站投诉记录里的场景短板,终将推动技术打通数据孤岛、实现服务闭环。青春的脚步不会停歇,科技的迭代永无止境。当调研团队带着 476份问卷的温度继续前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次 “三下乡” 活动的成果,更是当代大学生用专业所长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是科技力量扎根民生土壤、绽放温暖光芒的生动实践。这条路或许漫长,但每一步都朝着 “让 AI 懂需求、有温度” 的方向坚定迈进 —— 这,正是青春与科技碰撞出的最美风景。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