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塔里木大学学子16天三下乡绘就泥石流地质灾害“立体防御图”

    2025-07-23    阅读:
    来源:原创
         2025年7月8日至23日,塔里木大学 “泥石流地质灾害调研团队”的青年学子在王钢城、程大伟、张占武三位老师的带领下,冒着盛夏的高温与山区的多变天气,深入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博孜墩乡的崇山峻岭间,开展了为期16天的密集田野调查。团队成员运用专业知识,结合实地勘探与民情走访,成功为当地构建起一套初步的地质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和“立体防御图”,为边疆防灾减灾贡献了青春智慧与力量。
         在博孜墩乡的山区沟谷间,队员们每日穿梭忙碌。王钢城老师凭借丰富的经验,指导队员们运用专业设备,系统勘察典型泥石流沟谷。他们熟练地使用测绳测量沟谷长度、宽度,用坡度仪精准测量关键坡度,仔细估算松散堆积物体量,采集土壤岩石样本,分析其与泥石流形成的关联性。程大伟老师则带领队员,深入挖掘地理数据间的联系,为灾害评估提供多维度视角。张占武老师与队员们一起,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通过实地观察、测量,精准判断每一处潜在风险点。同时,团队还深入走访当地村民,在老人们的回忆中,寻找灾害遗迹,如树木断折、岩石堆积层,为精准识别风险点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调研不仅是数据采集,更是防灾知识的播种。在雪园村等村落,队员们认真倾听曾受灾害影响的村民讲述逃生经历,记录下村民现有的家庭防灾措施,如应急灯配备、逃生路线规划,以及对预警知识的具体需求。针对老年、残疾等群体,队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像“下雨时看到山上掉石头该怎么办”,耐心讲解避险要点。张占武老师还特别关注村民的实际困难,与队员们一起探讨如何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村民易于接受的形式,确保防灾知识真正入脑入心。
          为了构建更完善的“立体防御”体系,程大伟老师带领团队将地质勘探数据与民生信息深度融合。他们收集分析了当地近5年的暴雨数据,对比沟谷地形,探究暴雨与泥石流发生的时间关联规律。王钢城老师着重梳理山区地质测绘结果与村民反馈的危险区域的重合度。张占武老师则系统汇总了入户调研中村民对预警设备、挡墙修建等防灾措施的具体建议,使初步构建的风险评估体系更贴近当地实际需求。 
         这场为期16天的青春实践,交出了一份扎实的“防灾答卷”:团队完成博孜墩乡2个重点区域详查,建立了包含沟谷参数、样本特征、灾害历史痕迹、村民反馈等多维度信息的基础数据库,为后续 精细化监测预警打下根基;在2个村委会开展地质灾害科普宣传活动,发放科普手册,举办宣讲会,重点讲解泥石流前兆识别、科学逃生方法等实用知识,提升村民自救互救能力;当团队离开时,村委会张贴的科普海报和村民手中的防灾手册,成为高校专业力量与边疆基层防灾需求有效衔接的生动见证。

      “我们不仅是来采集数据的调研者,更是传递知识的参与者。”一位队员在总结中写道。这支年轻的团队用沾满泥土的鞋子、晒得黝黑的脸庞、写满数据的笔记本证明:青春从不只在校园的教室里绽放,在祖国边疆的防灾一线,同样能书写出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闪亮篇章。

撰文 | 刘佳丽

图片 | 叶家汐 张占武 王钢城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