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工大学子踏访香山村 用专业智慧浇灌振兴之花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商贸学院“链动安康·商贸筑梦”实践团近日走进安康市汉滨区流水镇香山村,以实地调研为笔,以专业学识为墨,在秦巴山区的乡土间勾勒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为香山村的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座谈谋策:共话乡村发展新路径
香山村党群服务中心里,一场围绕“乡村振兴怎么做”的座谈会热烈展开。村党支部书记马金柱向实践团成员细数村庄变迁: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村里的茶油种植、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稳步发展,集体经济年收入较五年前翻了近两倍,昔日沉寂的山村如今充满活力。
学校驻村第一书记王国柱与队员胡建鹏则把话题引向文化振兴:“我们以‘香山书屋’为支点,联动学校支部、区文化馆和周边村落搞起‘共享经典’活动,就是想让书香浸润乡风。”实践团成员边听边记,不时抛出关于产业升级、文化传播的想法,与村干部碰撞出不少实用思路。
治理提效:织密乡村安全守护网
香山村地处秦巴山区,地质灾害是悬在村民头顶的“隐忧”。实践团调研发现,村里早已摸索出应对之策:将全村划分为12个网格,每个网格由1名党员网格员带着2名村民协管员负责,1500多位村民的安全被这张“网”牢牢兜住。
遇上暴雨天气,村级应急小组总能第一时间行动,先把留守儿童和行动不便的老人转移到村委会安置点。这种“党建领着干、数字帮着管、村民齐参与”的治理办法,不仅让村民住得安心,更成了乡村振兴的稳固底盘。
青春接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乡村要振兴,得有既懂行又接地气的人。”实践团成员李优在调研笔记里感慨。这次实践中,师生们发挥商贸专业优势,帮村集体经济琢磨电商运营的门道,还协助村企搭起线上销售平台,让山里的好产品能顺畅“出山”。
据了解,这支实践团打算通过“暑期来帮忙+线上常联系+毕业设计解难题”的方式,长期在农产品品牌策划、农旅规划等方面给香山村支招。这些“95后”“00后”学子,正用脚步丈量乡土,用专业回应时代,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发光。
“高校智慧要是能精准对接乡村需求,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的劲儿就能全使出来。”王国柱书记的话,道出了这场校地联动的意义。而这群学子与香山村的故事,正在秦巴山区续写着属于新时代的青春篇章。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