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工大实践团深入香山 解码黄牛养殖的乡村振兴路
7月10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链动安康·商贸筑梦”暑期实践团走进安康市香山村,探访合兴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群青年学子带着探索乡村产业发展的热忱,在群山环抱的养殖场里,寻找黄牛养殖背后的振兴密码。
深山里的养殖革新:传统产业遇上新思维
在香山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协调下,实践团成员来到合兴养殖合作社。远远望去,连片的牧草在山间铺展,成群的黄牛悠闲踱步,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让这里成为生态养殖的天然牧场。合作社负责人刘场长是个“老养殖人”,他笑着迎上来:“咱这儿的黄牛吃的是山间百草,喝的是山泉水,肉质没话说,但以前就愁‘养得好却卖不远’。”
实践团成员们钻进牛舍,仔细查看牛群生长状态,蹲在饲料堆旁询问配比秘诀,又拉着养殖户聊起日常管理。从黄牛的育种选种到疫病防治,从传统散养模式到如今的“圈养+放养”结合,学子们边记边问,手里的笔记本很快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观察记录。
对话养殖场:老场长的坚守与新期盼
“养牛这行,苦累不说,还得跟老天爷较劲。”刘场长擦了擦额头的汗,向学子们讲述起养殖路上的酸甜。年过六旬的他,守着这片养殖场二十多年,看着黄牛从几头发展到上百头,却始终被“销售难”困住脚步——山里信号弱、信息不通,好牛肉最多卖到周边乡镇,价格总上不去。
“现在最缺的是年轻人啊!”刘场长望着远处的山,眼神里满是期待,“懂互联网、会搞销售、能琢磨新技术的年轻人,一来就能给这老产业添把火。”实践团成员们听着,你一言我一语出起了主意:“可以拍短视频讲黄牛的成长故事”“开直播带大家看生态养殖场”“注册个品牌,突出‘深山散养’的特色”……现场还拿起手机,教养殖户们怎么用直播软件,演示如何对着镜头介绍产品。
青春助力:让深山黄牛“闯”出大山
实践团的到来,为养殖场打开了一扇新窗户。学子们发挥专业所长,帮合作社策划起“线上突围”方案:用镜头记录黄牛从牧草喂养到屠宰加工的全过程,制作成“深山黄牛成长记”系列短视频;在电商平台开设店铺,突出“天然生态”标签;还设计了简单的直播脚本,教养殖户们如何在镜头前介绍牛肉的品质优势。
首场直播试播就来了不少围观网友,有人问“牛肉怎么卖”,有人好奇“养殖场环境真这么好吗”,刘场长在学子们的鼓励下,对着镜头一一回应,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没想到这手机还能当‘推销员’,真是长见识了!”他感慨道。
校地同心:共铺产业振兴路
香山村平均海拔1200米,85%的森林覆盖率让这里的黄牛自带“生态光环”,但交通不便、人才短缺一直是产业发展的“绊脚石”。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早已与村子结下帮扶对子,每年组织师生来村里送技术、搞培训,这次实践更是精准对接养殖产业需求。
实践团成员们表示,回去后会继续帮合作社优化电商方案,还会发动同学朋友帮忙宣传。“我们想把这里的黄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深山里的好东西真正‘走出去’。”团队负责人说。
在香山村的养殖场里,黄牛的哞叫声与学子们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这场跨越校园与深山的相遇,不仅让青年学子读懂了乡村产业的韧性,更用青春智慧为传统养殖注入了新活力。而刘场长期待的“年轻人”,或许正从这些忙碌的身影中,看到了产业振兴的新希望。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