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涪韵浸润乡土:二渡村以榨菜为笔,绘就科技赋能与文化传承的振兴长卷

    2025-07-23    阅读:
    来源: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涪韵探鲜”振兴乡村社会实践团队
  2025年7月10日至7月17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涪韵探鲜”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走进重庆市涪陵区江北街道二渡村,开展为期八天的实地考察。团队聚焦当地特色产业、种植创新、文化传承、科技赋能、乡村治理及民生民情等多方面,深入探寻乡村振兴的“二渡密码”。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二渡村手工榨菜招牌的合照  胡晨曦供图)
  7月10日,实践团去到手工榨菜工厂进行考察调研。手工榨菜是产业振新的核心亮点,榨菜工厂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形成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融合的特色生产模式。生产流程严格遵循运输、清洗、切片、分装、腌制、拌料、包装、杀毒等工序,其中腌制环节堪称关键,部分榨菜需经二次腌制以确保品质;拌料环节坚持秘制配方,手工凿制辣椒、花椒等调料粉,激发原始香味,最终形成麻辣、香辣等多样风味。工厂通过“一产奠基、二产推动、三产创新”的全链条发展模式,让手工榨菜畅销全国,年销售额可观,带动众多农户增收。

  (图为实践团听手工榨菜厂生产负责人华老师讲解生产线  程文雨供图)
  7月11日,实践团去到二渡村特色产品种植基地。特色种植创新是二渡村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地采用冬夏两季轮作模式,夏季种植1989特种玉米,冬季培育特色青菜头,3000亩种植规模背后,是50-70岁农民群体的坚守。在村支部支持与村民努力下,种植基地土地符合标准,政府还分发农科院新研发的优质种子试种。水稻种植基地中,紫水稻等高产品种有序生长,高处俯瞰可见由绿水稻与紫水稻组成的“世界榨菜之乡”字样,彰显“科创+”“绿色+”发展成果。此外,1985特色玉米亩产约800斤,与渝东南农科院联合研发的青菜头新品种,也通过科技赋能提升了产量。
  (图为实践团去到水稻田间进行考察  程文雨供图)
  (图为实践团去到玉米田间进行考察  程文雨供图)
  7月12日,实践团去到涪陵榨菜历史记忆博物馆,探寻文化传承与跨界影响力为榨菜产业注入深厚底蕴。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万绍碧、李朝盛、白长文等深耕技艺,2015年评选的“十大民间艺人”彰显民间活力;市级传承人赵平主导的《整形袋装榨菜的开发》成果,取代传统坛装模式,推动行业跨越发展。更令人瞩目的是,榨菜跨界影响力显著,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累计陪伴超10次太空任务,稳居航天员最喜爱食品榜首;羽毛球世界冠军张亚雯、奥运冠军武大靖等为其代言或推广,更是吸引百万网友关注。
  (图为实践团成员了解涪陵榨菜的民俗特色  程文雨供图)
  (图为实践团在涪陵手工榨菜历史记忆博物馆合照  胡晨曦供图)
  7月13日,实践团去到渝东南农业科学院,探求农业科技赋能为产业升级提供核心动力。实践团走进涪陵农业科技研究院的智能温室,无土栽培番茄青红相间,展现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的高效精准;水稻、玉米等作物的品种展示区,不同品种种子有序陈列,凸显品种选育对产量与品质的关键作用。户外水稻田与水培植物区,展现传统种植与创新技术的融合;园艺疗养区以“自然快乐,让植物治愈心灵”传递农业与生态、康养融合的理念,头顶悬挂的“种子博物馆”则呈现物种多样性。渝东南农业科学院94名在职职工及“榨菜杂交育种之父”陈材林的成果,为产业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图为实践团去到二渡村渝东南农科院参观  程文雨供图)
  7月14至15日,实践团深入二渡村的文旅特色场地,探究产业融合与文旅发展的特色路径。当地依托榨菜产业,打造“农业+工业+文旅”融合模式:涪陵榨菜集团的智能化生产线成为工业旅游亮点,百亩农田画以艺术化种植形成独特景观,结合榨菜花海、田园民宿等业态,延伸产业链条。文旅方面,二渡村通过完善食宿产业、改造传统民居,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旅游场景,吸引亲子家庭、学生群体;研学旅行基地与周边学校合作,让学生在农事体验中了解绿色农业。不过,旅游旺季集中在冬季,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待完善等问题仍制约文旅规模。
  (图为二渡村发展旅游业打造的荷花池  程文雨供图)
  (图为二渡村打造的特色场景地图  胡晨曦供图)
  7月16日,实践团去到二渡村党群服务中心。党建引领与乡村治理是发展的坚实保障,二渡村坚持党建引领,通过“三抓三强”机制筑牢根基:选优配强班子,回引人才担任村党委书记,吸纳企业、农科院党员骨干进入村党委;构建四级组织体系,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党员助农突击队,2024年开展12场人居环境整治活动,600余人次参与;培育致富尖兵与“土专家”,引入博士与青年创业团队,形成人才支撑。在产销体系上,通过3个榨菜专业合作社年销鲜榨菜300余吨、半成品2000余吨、成品500余吨,年产值2500余万元;“一价两金”机制(800元/吨保护价+入股分红)让农户增收,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10万元,农村人均收入2.51万元。
  (图为实践团采访二渡村党委副书记蔡朝波  胡晨曦供图)
  7月17日,实践团来到二渡村村民家里进行走访,通过民生民情调研揭示发展现状与挑战。二渡村全村3000余人,常住人口约1500人,多为三峡移民,2019-2020年房屋翻修由政府与村民共担费用,人居环境改善。村内100余名退役军人享受国家补助,生活安稳。但村庄也面临老龄化严重、生育率低、教育资源薄弱(无幼儿园,小学规模小且距离远)、交通不便制约文旅发展、部分土地因肥力不足闲置等问题。


  (图为实践团去到居民家中调研  程文雨供图)
  此次实践中,“涪韵探鲜”振兴乡村实践团深入见证二渡村以榨菜产业为核心,通过科技赋能、党建引领、三产融合走出的特色振兴路。实践团表示,将梳理调研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青年视角与智慧,助力更多乡村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