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至19日,华南农业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古木守护队与汕头市潮阳区文光街道办联动,在文光街道88号党群服务中心召开专题座谈会,并于西岩寺开展“解密古树千年密码,传承共同守护使命”古树保护活动。此举旨在深化古树文化科普传播,推动当地绿美生态建设,凝聚社会各界对古树保护的共识与力量。
座谈会共商细节为活动与绿美建设定方向
7月18日下午,文光街道88号党群服务中心二楼会议室内气氛热烈,华南农业大学古木守护队部分成员与文光街道办团委、创建办工作人员代表齐聚一堂,围绕“解密古树千年密码”线下科普宣传活动细则及文光街道绿美建设工作展开深度研讨。

(图为古木守护队与文光街道开展座谈会,街道工作人员摄)
会上,各方首先就“解密古树千年密码”活动的具体安排达成一致。受天气因素影响,原定于7月20日举行的活动调整至7月19日下午16时;文光街道团工委通过“i志愿”平台招募志愿者,古木守护队则在团队群内同步活动流程、注意事项及工作内容,确保志愿者明晰职责边界。活动内容方面,原计划的故事演绎环节调整为口头讲述,同时新增拓树痕操作,其余事宜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灵活处置。关于活动后续宣传,各方明确将优先启动推文起草工作,视频制作延后推进,相关信息将通过专属公众号及官方“文光青年”平台发布,以扩大活动辐射范围。
随后,座谈会聚焦文光街道绿美建设工作。据街道办工作人员介绍,当地绿美建设严格遵循上级政策部署,核心工作涵盖辖区定期巡查、问题反馈及后期维护,其中后期维护由上级统一调配并提供行动指导。在贯彻落实绿美建设指导方针过程中,街道办多维度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一方面,积极组织党员、群众参与植树及人居环境美化活动,联动社区内党务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团委志愿者等团队;另一方面,通过“i志愿”等平台招募初高中生等学生志愿者,并以“创建文明城市”为载体,动员绿美行动周边居民共同投身环境美化。
谈及绿美建设面临的挑战,街道办工作人员坦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导致社区财政紧张,活动开展及后期管养资金存在缺口;大片居民楼建成后,社区内可用于种植的区域大幅缩减,未来需探索建立群众主动维护机制;部分群众对绿美建设存在不认同观念,主要源于了解途径匮乏、个人知识素养不足、受网络负面言论影响、考量经济回报缺失及与自身利益存在冲突等。
针对这些问题,街道办已着手探索解决方案:秉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原则,发动乡贤、企业及司法局、检察院等行政单位参与绿美建设,协助寻找适宜的种植据点;2024年开展的“认养一棵树”社会认捐活动,多渠道筹集到部分活动资金;林业站则为每次绿美活动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包括在社区绿美活动中提供选址参考、协助评估客观生长条件与植被选种条件,对落叶情况、树高等均进行科学考量。
此外,座谈会还涉及古树文化宣传议题。文光街道以本地古树自然资源为傲,目前主要通过宣发手册传播古树文化,本地居民对古树自发怀有崇敬情感。此前,街道曾与文光初级中学师生合作开展“守护古树名木留住绿美乡愁”主题活动,通过绘画、朗诵、创作古诗《秋枫颂》等形式深化群众古树情结,并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栏与古树角进行常态化宣传。但街道办也表达了宣传中的顾虑:过度宣传可能导致古树曝光度过高,引发树干刻字、撕扯树皮等人为恶意破坏行为,或因信息受众理解偏差对宣传效果造成负面影响。目前,文光街道的4棵古树分布零散,未成系统,观赏效果欠佳,给古树文化宣传带来一定挑战,而群众关注度不高与过度宣传的矛盾、街道办对古树生态认知的欠缺及专业解读力量的不足,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古树保护活动落地青年参与共绘守护图景
7月19日下午,经过前一日座谈会的周密部署,“解密古树千年密码,传承共同守护使命”古树保护活动在西岩寺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由华南农业大学古木守护队联合文光街道办共同开展,邀请当地18-24岁青年参与,通过实地观察、科普讲解、互动游戏等方式,引导青年群体深入了解古树文化,唤起对古树保护的责任意识
活动的核心对象是一棵具有1200年历史的秋枫古树(编号44051300100700060,属大戟科秋枫属)。据介绍,这棵古树在本地文化信仰中承载着求取姻缘、家庭和谐的美好寓意,其与大颠和尚、萧端蒙等人的历史故事已完成深度挖掘。目前,该古树面临生理机能下降、潮湿阴暗生长环境滋生病虫害等问题,寺庙和街道林业队已承担起巡查看护职责,配合自然资源局开展抢救复状工作。
活动伊始,古木守护队队员为参与青年详细科普了秋枫古树的基本信息,包括树龄、科属、形态特征及生长习性,并介绍了活动的背景意义与主要环节。随后,参与青年分成三组,在队员的带领下轮流体验生态关、文化关、行动关三个环节,沉浸式感受古树的“前世今生”。
在“生态关”环节,队员们先进行示范,随后指导青年们仔细观察秋枫古树的树干纹理,选择合适位置用水彩和海绵在纸张上拓印。一张张带着古树独特纹理的拓片,成为青年们与古树之间的专属记忆,也让大家在动手过程中直观感受古树的生长密码。

(图为队员与参与者共同拓印树痕,李贤基供图)
“文化关”环节则让青年们穿越时空,触摸古树承载的历史文脉。队员们生动讲述了秋枫古树与当地历史名人的关联故事,展现古树作为“活化石”的文化价值。因当地居民及访客常有在古树下祈愿的传统,活动特意准备了KT祈福板。淅沥细雨中,青年们纷纷提笔写下真挚祝愿,既有对考试升学、生活事业的期盼,也有“愿古树长青”的共同心声,字里行间满是对古树的敬畏与祝福。

(图为祈福板展示,李贤基供图)
活动期间,恰逢台风过境,秋枫树下落叶遍地。“行动关”环节中,古木守护队队员与参与青年携手拿起扫帚,共同清扫杂物,为古树营造整洁健康的生长环境。一把扫帚、一次弯腰,看似简单的劳作,传递的是青年一代对古树的真挚敬意,也让“守护不止于言,更在于行”的理念深入人心。
活动尾声,每位参与者都收到了古树贴纸和文光街道古树手册。这份“礼物”不仅是活动参与的纪念,更成为引导大家后续自主探索街道内其他3棵古树名木的“古树手册”,让古树守护的旅程在活动结束后得以延续。
凝聚多方力量守护绿色与文化传承
此次古木守护队与文光街道的联动,既是一次具体的古树保护实践,更是高校与地方协同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有益尝试。
从座谈会上的细致谋划,到活动现场的有序开展,各方力量紧密配合:古木守护队发挥专业优势,提供古树保护知识与活动组织支持;文光街道办积极协调资源,动员本地力量参与;青年群体的热情投入,则为古树保护注入了新鲜血液。正如古木守护队队员所言,古树不仅是时间的见证者、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承载地方历史文化的“活记忆”,守护古树是每个人的责任。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到秋枫古树的生态与文化价值,更在青年心中播下了守护的种子。而座谈会上明确的绿美建设方向与措施,也为文光街道后续推进生态美化、化解发展难题提供了清晰路径。未来,随着社会各界参与度的提升,文光街道的古树保护与绿美建设工作,必将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让古树长青、绿意常驻,让历史文脉在新时代持续传承。

(图为参与人员合照,街道工作人员供图)
(通讯员 王倩吾 胡沁鋆 李贤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