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悠悠,星河璀璨。
在时光的洪流中,我们习惯奔跑,
却常忘了针脚与纱线,也能安抚躁动的心;
人事沧桑,岁月如歌。
人心与自然、当下与未来,
在针线游走里自有回响。
7月13日,“回望历史,工赋新章”实践团抵达上海纺织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上海纺织博物馆,荟萃了上海纺织发展历程中的精髓:它记录着上海纺织创造的中国之最,也铭记着上海纺织创造的行业领先;它不曾忘却昔日美好生活中的纺织工业“老字号”,也未将难忘岁月里的纺织商业“百年老店”隐入尘埃;它为走入者娓娓道来上海纺织先贤、实业家、专家和劳模的精湛技艺、聪明才智、奉献精神,也在无声地歌颂在革命洪流中先烈们的可歌可泣事迹,昼夜不停。 从五卅运动的怒吼到工人武装斗争的烽火,纺织工人用粗糙的双手织就了自由与尊严的旗帜。上海纺织博物馆,这座静默的工业遗存,恰似一部被时光封存的红色织锦。一匹匹布、一台台纺机,都在诉说着先辈们在党的引领下奋勇拼搏的动人故事。 博物馆设置了三个主要场馆:历程馆演绎了从古代、近代、现代以至将来上海纺织工业的发展轨迹与趋势;撷英馆聚焦在上海纺织发展史中的先知先觉、先贤先烈;科普馆介绍了纺织工业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 正是这一件件人与事的缤纷,绘就了上海纺织自宋元勃兴、经历近千年发展里程的精彩的历史画卷。那场为自由与尊严而战的壮丽篇章,也在这一针一线、一纱一缕中悄然展开。

打开麻布袋,里面是黑黢黢的白叠种子。“高昌国……多草木,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名曰白叠子,国人多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梁书·西北诸戎传》在博物馆中,实践团了解到:早在宋末元初,上海地区已经开始引入棉种,至明代,农田已“棉七稻三”。手工棉纺织业也日益兴盛,所产的棉布,精细品高,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业中心。清末,受西方工业革命影响,引进纺织机器,1890年上海机器织布局建成开工,开创了中国近代棉纺织工业的新纪元。上海开埠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入上海纺织业,同时民族纺织工业也得到迅速发展。据统计,1930年上海产业工人28.5万人,其中纺织行业20万人,至1949年上海解放时,共有纺织企业4552家,棉纺锭243.54万枚,占全国棉纺锭总数的47.23%,号称“半壁江山”。这不仅是一段纺织业的发展史诗,更是民族工业的奋斗诗篇。从艰难创业到夹缝求存,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蓬勃曙光,纺织业的每一道纹理都深深刻着时代的精神烙印。博物馆的每一件展品,都似一颗颗被岁月磨砺的红宝石,闪烁着建党精神的光芒——那是为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炽热,是在困境中愈挫愈勇的坚韧,是在困境中用双手编织希望的信念。
漫步在上海博物馆的展厅内,一件件珍贵的老物件和图文资料带领实践团成员们投眸于上海纺织业随历史洪流的起起伏伏。事在人为,拂去历史的尘埃,创造者与奋进者的光辉依然闪烁,民族企业的辉煌亘古弥新。那些“会说话”的红色老物件成为了岁月的见证者,它们承载着红色基因的传承,让每一个参观者都能在无声的展览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温度。那些闪耀着红色光芒的故事,让每一位观众心潮澎湃,仿佛穿越时空,与那些曾经为信仰而奋斗的先辈们一起,感受那份炽热与坚韧。“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要了解上海纺织的昨天,不能不了解他们的业绩;要振兴上海纺织,不能不承续他们的精神。让实践团成员们倍感动容的是,老树焕新颜,经过时代的大浪淘沙,许多纺织业的老字号依旧挺立,带着最初破土而出的顽强劲儿、挟着历经风雨后的坚韧与强大内核,努力跟着如今的节奏与步伐,跨越数年,仍然为人们服务。那份温情,是贴身时柔软的触感;那份托举,是驰骋于大道、遨游于星际时的保障。纺织行业,真真可谓是“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当视线停留在结束语的标识牌,或许他们还未感知,但这次的经历无疑将对实践团成员们产生深刻的影响。就在脚步迈出上海纺织博物馆后的人生里,那些叫人难忘的事迹,那些叫人感动的人物,或体现出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或表现出百折不挠的钻研毅力,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他们留下的片片记忆、步步脚印,都给后人以有益的教育与启迪。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上海纺织博物馆的每一件展品,都是建党精神的音符,奏响着时代的交响曲。它超越了过往的历史,融入了当代的血脉,成为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在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上,纺织工人用他们的辛勤与智慧,编织出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红色织锦,让建党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千年传承,百年辉煌,十年创新。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沧海桑田。
走出博物馆,那些古老的故事还在耳边回响。时光流转,时代的接力棒已交到我们手中。愿我们用脚步丈量历史,用行动回应未来,让青春在担当里无悔绽放。
实践团成员个人感想
参观上海纺织博物馆,我不仅看到了纺织业的发展脉络,更深刻感受到上海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巨大贡献。上海作为近代工业的发祥地,纺织工人在党的早期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积极参与工人运动,为党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从纺织博物馆的展品中,我看到了工人们在艰苦环境下展现出的坚韧与团结,这正是红色精神的生动体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传承这种精神,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望历史,工赋新章”队成员高宇星
上海工人不仅是中国近代工业的中坚力量,更是建党精神的重要践行者。他们的团结协作、勇于抗争、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精神,正是建党精神的核心体现。在当今的纺织业中,上海工人的精神依然熠熠生辉。现代纺织企业不断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推动产业升级,这正是对上海工人开拓创新精神的传承。同时,纺织工人在面对市场竞争和环境挑战时,依然坚守岗位,努力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建党精神中“艰苦奋斗”的生动体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从上海工人的精神和建党精神中汲取力量,将其融入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以实际行动传承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回望历史,工赋新章”队成员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