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搜索
网站首页
社会实践
三下乡
下乡支教
校园新闻
大学生活
校园文学
大学学习
大学校导网
>
三下乡
黄河涛声伴,耕林绘锦章——青春力量守护母亲河
2025-07-25 阅读:
来源: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
黄河涛声,伴耕林绘锦章——青春力量守护母亲河
为深入贯彻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响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号召,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黄河涛声伴,耕林绘锦章”实践团于7月兵分多路走进黄河流域,以“青春护河,实践同行”为主题,将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用青春行动书写新时代的护河答卷。
溯源问道:从历史脉络中汲取治黄智慧
实践团首站走进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与黄河博物馆,在泛黄的史料文献与斑驳的实物展陈间,探寻黄河治理的千年脉络。博物馆工作人员以“水患与治理”为主线,系统梳理了从古代黄河决堤对沿岸民生的冲击,到现代水利工程与生态修复技术结合带来的治理突破。成员们专注研读“黄土高原植被演变图谱”“历代治河工具展”等资料,围绕“小流域治理中生态与经济的平衡”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与工作人员就“现代治黄技术如何借鉴古代智慧”进行深度交流。
01博物馆工作人员为实践团讲解黄河知识(河南科技大学张哲提供)
在黄河博物馆内,实践团成员通过“治黄百年历程”专题展,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人在黄河治理中展现的革命精神与担当。那些记录着治黄人踏遍险滩、攻坚克难的老照片,让成员们明白“治黄”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无数人代代接力的坚守。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为实践团构建起完整的理论认知框架,也让大家对新时代的护河使命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实地研学:在工程实景中深化生态认知
告别博物馆的历史长卷,实践团来到小浪底水利枢纽,在轰鸣的水声中触摸现代治黄的脉搏。一线工程师带着成员们登上观景台,详解排沙排水原理:“小浪底就像黄河的‘净化器’,通过调水调沙,每年能减少下游河道淤积近亿吨。”成员们俯瞰着从泄洪口奔腾而出的浊流逐渐变清,亲身感受这项世纪工程在防洪、减淤、供水等方面的巨大效能。
02学习小浪底的排沙排水原理(河南科技大学张哲提供)
展厅内的黄河水土流失模拟模型为人们提供了更直观的认知。成员们通过切换“无植被覆盖”“单一工程措施”“乔灌草+梯田组合”等场景,对比不同模式下的泥沙沉积量与水流速度。当看到“组合模式”下泥沙拦截率提升70%时,大家纷纷记录数据,这些具象化的演示,成为后续向公众宣讲的生动素材。
多元传播:让护河理念走进生活场景
黄河岸边生态景区内,实践团成员正拿着自制的“湿地保护手册”向游客讲解。他们分组开展宣讲,结合景区环境特征,用“岸边植被就像黄河的‘绿色铠甲’”这样的比喻,解析固沙保土、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针对游客关心的“普通人能为黄河做些什么”,成员们给出“节水护绿、垃圾分类、监督排污”等具体建议,还现场演示如何用废旧瓶罐制作简易花盆。
03实践团成员在景区为游客讲解(河南科技大学张哲提供)
在洛阳的小学里,实践团化身“黄河讲师团”,用PPT、动画短片和互动游戏开展宣讲。成员们设计“黄河拼图”游戏,让孩子们在拼接“小浪底工程”“湿地保护区”等板块的过程中,了解黄河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课后,孩子们纷纷画出“我心中的黄河”,稚嫩的画笔里,满是对母亲河的美好期盼。
躬身实践:用行动诠释青春担当
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清晨,实践团的成员早已深入公园,自发开展垃圾捡拾行动,以实践劳作践行生态保护理念,用躬身实践诠释对黄河生态守护的担当。
04实践团成员在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捡拾垃圾(河南科技大学张哲提供)
从方案的打磨到实地执行,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团队协作,这种默契在实践中不断升温,当成员们顶着烈日完成宣讲,后备人员已经准备好各种应急方案。
实践途中,成员们也收获着温暖与感动。在社区宣讲时,一位退休教师主动分享自家“节水小窍门”,还拿出珍藏的《黄河志》供大家参考;在小浪底,工程师特意给成员们看了自己记录的“治黄日记”,里面写着“守护黄河,就是守护家园”。这些瞬间让实践团明白,护河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接力赛。
成长印记:在实践中读懂责任与担当
十余天的实践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在总结会上分享着各自的收获:“我以前觉得生态保护是专家的事,现在知道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在小浪底看到工程师们晒黑的脸庞,才懂‘坚守’两个字的分量。”“孩子们画的黄河图里,藏着我们未来的责任。”
这场融合了理论研学、实地考察、理念传播与生态实践的活动,让成员们对黄河保护的系统性、长期性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实践团表示,将把这次经历转化为持续行动的动力,继续通过线上宣讲、校园活动等方式传播护河理念,带动更多青年加入守护母亲河的行列。
05实践团成员在小浪底的合照(河南科技大学张哲提供)
黄河涛声依旧,青春步履不停。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实践团用脚步丈量黄河两岸,用知识传播护河理念,用行动诠释担当,他们知道,守护黄河的路还很长,但只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母亲河定会在新时代的阳光下,流淌出更壮美的篇章。
三下乡推荐
2025年“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举行
09-25
深入壮锦之乡,织就文化新篇
09-24
千年壮锦秘钥,衙署一梭牵
09-24
“乡村振兴我言明”实践团赴滦平县开展社会实践
09-24
“绿色耕耘,助农兴农”三下乡实践活动
09-23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学子赴南疆:特色婚礼里的非遗传承与青春感悟
“水中珠”肇实(芡实)激活沙浦 特色产业新动能,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当北纬34°遇见热带火龙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棚程万里”乡村振兴调研实践团
西农学子三下乡:深探南果北种,助力产业振兴
推普润疆促振兴:一堂开在南疆乡村的“共富”语言课
青耘沃土绿,智绘乡兴图
“智享生活·智汇新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AI科技助力高台乡村振兴
河海青年:溯长江生态源流 护江豚嬉戏家园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青穗凤梨先锋团与良井镇共绘“凤梨全产业链”振兴图景
科技与生态的共舞 |湖工商学子探访碧泉水厂纪实
大学校导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