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红韵承脉实践行:潍县文物解码“双脉”融合 启新振乡觅精神密码

    2025-07-25    阅读: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
2025年7月,曲阜师范大学“红韵承脉,启新振乡”实践团队怀揣着探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契合性的使命,深入潍县战役纪念馆,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文化寻根与精神解码之旅。此行旨在通过实地调研,深化对二者相容性、统一性的认知,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探寻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源泉。实践团队行前,队员们系统梳理了潍县战役的厚重史料,独具匠心地标记出“精忠报国”、“众志成城”、“天下兴亡”、“守望相助”、“宁死不屈”等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关键词。基于此,团队精心设计了一份“革命实践与文化基因”对照调研表,使后续考察目标明确、有的放矢。这份表格,成为队员们穿梭于历史烟云中的“解码器”。
图为实践队员抵达纪念馆 王迎俏供图
步入庄严肃穆的纪念馆,实践队员们化身为敏锐的观察者与严谨的记录者。他们细致考察每一件展品、每一份文献,运用预设的调研框架进行深度解读。泛黄的作战日志旁,队员们驻足良久,一行批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跃然眼前,这与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无产阶级历史使命观何其神似!一件件朴素的支前农具上,“守望相助”的深刻字迹清晰可见,这不正是中华传统集体主义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思想在革命烽火中完美融合的生动写照?队员们对照调研表,认真记录着这些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点。
图为纪念馆旧址标志
此行让“红韵承脉,启新振乡”实践团队深刻认识到,红色场馆的每一件文物、每一段故事,都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深度结合、相互激荡的无声证言。这种根植于民族血脉深处的内在一致性,正是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中国大地深深扎根、被亿万人民真心认同的文化密码。队员们表示,深刻理解并激活这种源自“双脉”融合的精神力量,对于凝聚人心、激发内生动力,探索出一条富有文化底蕴和红色基因的乡村振兴“振乡”新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团队将系统整理调研成果,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学理支撑与实践参考。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