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青春足迹叩响石楼红土,东征精神照亮振兴之路 —— 太原理工大学“东征赤焰,薪火石楼”实践队解码红色基因

    2025-07-26    阅读:
    来源:大学校导网
         2025年7月11日,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东征赤焰,薪火石楼”实践队一行7人抵达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开启以“东征寻迹”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探寻红军东征历史脉络,感悟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石楼县档案馆内,1936年的军事会议手稿上,褪色的火漆印章仍显“机密”二字。讲解员介绍:“这份手稿记录了毛泽东同志在石楼主持军事会议的战略部署,东渡黄河后的兵力调配方案尽显高超军事智慧。”​

  图为实践队员在石楼县档案馆参观。韩静供图​
  “李家沟村李二柱,捐小米三斗;王家坪村王大娘,送布鞋五双”,群众支援物资清单上的毛笔字记录,让实践队员驻足。“这些具体到个人的捐赠,让人真正理解‘军民鱼水情’。”队员们抄录时,指尖触到纸张边缘七十余年的磨损痕迹。​
  红军东征纪念馆内,讲解员指着4.5米长的战役地图,讲述红军在石楼四渡黄河的战略,“第三次东渡利用夜色雾气,两小时完成千余人兵力部署。”展柜中32厘米长的青铜军号,喇叭口凹痕是17岁司号员冲锋时被流弹击中所致,“他忍着伤痛吹完冲锋号,最终牺牲。”队员们拍摄时,军号反光与阳光重叠,似有光芒从历史深处穿透。​
  
         图为红军东征纪念馆讲解员向实践队员介绍战役地图。韩静供图​
  留村毛泽东路居地,讲解员展示老照片,后排左三是其祖父。“当年红军住我家,祖父腾出最好窑洞,把仅有的两床棉被送伤员。”老人说,“祖父常讲,红军和老百姓是一家人,这样的军队怎能不打胜仗?”队员们用录音笔记录,快门声在窑洞内此起彼伏。​
  崖头村红色旅游步道旁,果实挂满枝头。村民介绍:“以前是贫困村,年轻人都外出,这两年靠红军东征红色资源搞旅游,去年接待游客超三万人次,带动23户贫困户脱贫。”​
  
         图为崖头村村民向实践队员介绍红色旅游发展情况。韩静供图​
  黄河奇湾观景台,露水未干。黄河在此拐出近360度转弯,漩涡在阳光下闪如碎金。讲解员指向河对岸:“当年红军从下游三公里处东渡,至今能看到架设浮桥的石桩。”队员们望向烽火台遗址,无人机拍摄中,现代公路与古老渡口构成新旧交织图案。

         图为实践队员合影留念。韩静供图​​
  通过此次暑期实践活动,队员走访红色遗址5处,整理资料3万余字。夕阳下,实践队横幅“传承东征精神,助力乡村振兴”与红色旅游标识牌遥相呼应。青春足迹与七十余年前的红军足迹将重叠,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书写新时代青春答卷。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