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资源学子暑期三下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宝鸡、延安、渭南非遗手工艺术暑期社会实践团探访宝鸡民俗博物馆进行社会实践

    2025-07-26    阅读: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7月24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宝鸡、延安、渭南非遗手工艺术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宝鸡市凤翔区六营村,开启了一场与凤翔泥塑的深度对话,探寻非遗在乡村的生长脉络。
  一进门,形态各异的泥塑作品便映入眼帘。作为陕西的文化符号之一的憨态可掬、色彩绚丽的“凤尾鸡”;造型丰富、纹饰繁复的挂虎,寄托着人们驱邪避灾的美好愿望;还有小巧玲珑、寓意吉祥的泥塑生肖,泥土的质朴与色彩的浓烈交织,每一件都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诉说着这里与泥塑的不解之缘。这些作品不仅是六营村人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
  图为泥塑作品勾线样
  “欢迎你们来到凤翔,来到六营村,来到我们凤翔泥塑的世界。”传承人的话语温暖而真挚,“凤翔泥塑可是我们这里的宝贝,有着悠久的历史呢。”她一边说着,一边向实践团成员们介绍着泥塑的来源和“一生”。同时,传承人也讲述了自己与泥塑的故事,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对技艺的琢磨,才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掌握了这门技艺的精髓。她的讲述让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传承人为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所付出的努力和坚持。
  在传承人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走进泥塑的文化长廊。这里,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凤翔泥塑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陈列着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泥塑精品,好似能从这些生动的作品中回到创造时的画面栩栩如生地浮现在眼前,让大家对凤翔泥塑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观赏过这些精妙绝伦的泥塑作品,实践团成员们跃跃欲试,在传承人的指导下,纷纷动手尝试制作凤翔泥塑。他们小心翼翼地拿起泥料,看似简单的动作,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泥料的干湿程度、按压的力度大小,都影响着泥塑的成型。成员们相互交流、反复尝试,虽然手上沾满了泥污,但当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泥塑雏形逐渐显现时,脸上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贴切体会蕴含在泥塑作品中的人文情怀。
  图为实践团成员体验制作泥塑过程
  一位成员伸出手,想要触碰却又犹豫着缩了回去,只是用手指轻轻比划着作品的轮廓,嘴里喃喃自语:“这工艺太精湛了,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这么好。”他蹲下身子,凑近仔细观察一件小型的泥塑摆件,眼睛紧紧盯着上面细腻的彩绘,满是惊叹与骄傲。成员们围在一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沉浸在这充满艺术魅力的泥塑世界里,久久不愿离去。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精美泥塑合影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留念
  走进六营村,实践团成员们不仅近距离感受了凤翔泥塑的独特魅力,更深刻体会到了非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六营村依托凤翔泥塑这一特色文化资源,让古老的泥塑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实践团成员们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非遗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非遗的创新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带着这份收获和感悟,在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