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三下乡:在乡土间深耕青春,以实践厚植担当

    2025-07-26    阅读:
    来源:大学校导网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夏日的热风拂过原野,暑期 “三下乡” 的契机,让我一头扎进乡村的泥土,在农耕实践里,读懂土地的诗行,领悟乡村的力量。

  初到农田,眼前是交错的绿意,韭菜、大葱、辣椒错落生长,带着自然的野性与生机。当我手握锄头,才发现农耕远非想象中简单。弯腰俯身,除草的动作需精准,要分辨杂草与菜苗,轻轻将杂草连根拔起,避免伤及作物根系;松土时,力度要恰到好处,太重会翻乱土地、损伤菜根,太轻又起不到让土壤透气的作用。

  在韭菜田里,我学着农民伯伯的样子,一下一下挥动锄头。阳光炽热,汗水很快浸透衣衫,顺着脊背滑落,滴在泥土里。每一次弯腰,都是对土地的叩问;每一回挥锄,都是与自然的对话。韭菜丛中,我看到的不只是作物,更是农民日复一日的坚守 —— 他们依循节气,把汗水播进土地,盼着收成,维系生活。

  大葱田的体验,又有不同。葱苗笔直,却也 “藏” 着杂草。我小心翼翼清理,生怕碰倒葱苗。农民告诉我,大葱要长得好,除了除草,还要关注培土、灌溉,每一步都有学问。这让我明白,农耕是门细腻的学问,容不得半点敷衍,就像乡村发展,需要精准施策、悉心耕耘。

  辣椒田里,绿叶繁茂。我穿梭其间,除草、松土机,感受着植物蓬勃的生命力。看着这些辣椒苗,想到它们从播种到成长,要历经风雨、虫害,更离不开人的照料,就像乡村建设,每一步都饱含心血,每一次成长都值得珍视。

  劳作间隙,和农民唠家常,听他们讲过去的苦、现在的盼。他们说,以前靠天吃饭,如今政策好,也盼着年轻人回来,把新法子带进乡村。这些朴素的话语,让我深知乡村不只是需要帮扶的地方,更是充满机遇、孕育希望的热土,我们青年投身其中,能做的事很多。

  “三下乡” 的农耕实践,是一堂生动的课。它让我走出书本,触摸到乡村真实的肌理 —— 土地的厚重、农民的坚韧、发展的渴望。在这过程中,我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用汗水换取体悟,用实践筑牢担当。

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在展开,我们青年当以 “三下乡” 为契机,把青春种进乡土,将所学融入实践。无论是助力农业技术推广,还是参与乡村文化传承,亦或是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只要深耕,就会有收获。就像这田间作物,付出汗水,终会迎来生长。

  归程时,夕阳给农田镀上金边。我知道,这片土地已在我心里种下责任的种子。未来,愿以青春为笔,以实践为墨,在乡村振兴的长卷上,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担当,让青春在乡土间熠熠生辉,让希望在耕耘中拔节生长。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